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美最后通牒失败,伊朗越过红线,法国替美发声,美会动武吗?

2023-12-13 04:20热度:5064

特朗普为了和奥巴马博面子挑起的这场美伊冲突,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丢脸的一桩国际事件!美国现在骑虎难下,现在不论是法国出面,还是德国出面,都很难解这个套了。面对伊朗不断地撞破美国划下的红线,美国现在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不能忍还得忍,因为特朗普不敢打,不能打,也从来没想过真的要打。

回头想想,这一场让世界翻天覆地的争斗,起因真的只是特朗普和奥巴马赌气在美国历任总统中,特朗普最不屑的就是奥巴马。他上任之初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推翻所有奥巴马制定的政策:巴黎协议、TPP贸易协定、医改方案,等等。只要是奥巴马决定的,特朗普都要推倒重来。因此,作为奥巴马国际安全政策的重要标志性协议《伊核条约》是特朗普必须推翻的。

《伊核协议》不论对于美国还是伊朗都不是一项满意的条约,但是是两个对立面可能达成的最折中的方案。对于美国来说,《伊核协议》可以让美国放下包袱,集中全部力量回归亚洲,对付心头最恨的对手。但是对于特朗普来说,哪怕能够再修改一项条款,不论什么条款,都是把奥巴马从美国历史的神坛上推下来的有力一击。从此,缔造中东和平的真正上帝就是他特朗普了。

因此,特朗普在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的同时,就开始向伊朗发出可以谈判的信号;特朗普从发信号,到公开喊话,偏偏伊朗也是有骨气的国家,坚决不接受枪口顶着脑袋前提下的谈判。

与其说伊朗被美国逼得走投无路,不如说特朗普被伊朗逼得不知所措。从来没有准备和伊朗真的开战:美国不敢打,在军事上不可能一击击垮伊朗,拖下去美国必然伤亡惨重;美国不能打,几代总统传下来的基业,现在必须集中军力在亚洲地区完成合围了,不能再为了“无关紧要”的中东战局而给真正的对手留下再一个十年的天窗机会。因此,特朗普只能不断提高嗓门,加大威胁力度。最后通牒之后再是最后通牒,从说”要打“,到现在已经连“打”都不提了。反而是伊朗连续出击,直接把美国$1.8亿的无人机揍下来。

美国再不要脸,也无法接受法国的调解;所以,法国只能去欺负伊朗美伊两国目前已经陷入僵局。美国不敢打,伊朗当然也不会自找麻烦,也不想打。但是,如果美国不同意首先解除制裁,伊朗是不会和美国谈判的;而眼看着波斯湾油轮遇袭,无人机被轰下来,伊朗又突破了《伊核协议》红线,再要让美国先解除制裁,那不单是没面子,根据特朗普的《谈判艺术》分析,上了谈判桌也是一个输了。所以,美国也不愿意首先解除制裁。

因此,法国要想让美国先让步,那几乎不可能;法国只有冲着伊朗吼。

但是连美国都不放在眼里,你法国人吼又有什么用?!反正美国人不敢动武,再紧张也打不起来,全世界都围观伊朗羞辱特朗普。

为了特朗普的一点小面子,中东就陷入如此一个僵局。

笔者在此做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别说伊朗现在只是突破了伊核协议的限制,使浓缩铀存量突破了300公斤上限、丰度超过了3.67%,就算是伊朗彻底退出《伊核协议》、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研制出了核武器,美国人还是不会动武!

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不动武和动武所得到的利益是一样的,甚至不动武还会超过动武。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比不动武还要多得多!拿朝鲜来说,早在1993年就已经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且实实在在研制出了核武器,美国人又怎么样了?照样没有动武,因为背后牵扯的大国利益太多。伊拉克没有核武,美国人硬说有然后派专家进去检查,结果专家检查过的地点都成了美军第一波攻击的目标。

再者说,研发核武器、维护核武库、使用核武器是既然不同的几件事,相同点是成本极高。拿俄罗斯来讲,响当当的全球数一数二的核大国,但是由于缺乏维护,真正能够使用的恐怕连30%都不到。那么作为伊朗这个国家,就算搞出核武器对美国人乃至中东国家造成的伤害也是极为有限的。那么美国人为什么总拿核武器找伊朗说事?

翻遍冷战史我们不难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直到本世纪初前后半个世纪,实际上就是美国从一个区域大国走向称霸世界的超级大国的成长史。一开始美国人是四面出击,从欧洲方向、亚洲方向同时出击,但是在经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后,遭受重创的美国开始收缩战线,在欧亚大陆两端采取守势,在两大洲连接之处的中东采取攻势,从中央突破将欧亚大陆一分为二。美国肢解苏联的第一步就是从中东开始,先是通过阿富汗战争把苏联的经济模式由平时转入战时,接着与沙特阿拉伯一道通过石油—美元体系一步步把苏联经济做空,最终把苏联吃干榨尽。

苏联解体后,从北起波罗的海南到地中海整个欧亚大陆完全被西方阵营所控制,欧亚大陆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再说具体点就是被美国掌控,也正因为此美国登上了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宝座。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于欧盟成立,西欧率先打出去美元化的旗号,于是美国人毫不犹豫的对西欧下手,一个科索沃战争,让西欧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产流入美国,使得欧盟一出生就面临断奶的困境,只好依附于美国。进入新世纪,美国又在阿富汗、伊拉克动手,一举颠覆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又一次打破了欧盟企图绕过美元把欧元和石油挂钩的企图。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拿这说事,说美国把重心从亚太转移到了中东,等到阿富汗、伊拉克战争陷入僵局时,美国急于从中东脱身,于是炮制出了“重返亚太”的理论。

实际上美国何时离开过亚太。1996年美国仅仅是两个航母战斗群开到东海,东方大国就得举全国之力与之相抗,俄罗斯刚刚遭遇重创,恢复缓慢显然不会在亚太对美国构成威胁。因此,美国仍然在亚太保持守势就足够了。暂时从中东退出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中东不宜陷得太深,因为美国称霸世界不是在于征服一城一地,而是是世界碎片化,自己好分而治之。另一方面就是中东已经残破不堪因为有美国在所以没有乱起来,美国一走,中东便立马乱了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进入中东主要是为了对抗苏联,本世纪初介入中东是因为欧盟一心想要进入中东,为了对付欧盟。所谓“重返亚太”不过是为了从中东抽身歇歇脚,因为自己只有把中东搞乱的目的而没有建设中东的义务。现在,随着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中国搞“一带一路”,欧盟积极响应,欧亚大陆再次出现了去美元化整合的行动,那么美国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第一次进入中东因为这里大半在苏联控制下,为了避免和苏联直接开战,美国人没敢动武,只是通过支持阿富汗反苏战争和金融手段进入。第二次虽然是战争手段,但无论是阿富汗还是伊拉克,无论从经济、军事、政治哪个方面来讲都不能同美国相抗衡,而当年无论是中俄欧任何一方也难以同美国抗衡,战略利益也没有完全到达中东,因此对于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根本难以做出实质性干涉。

现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俄欧整体实力远远超过20年前,战略利益早就渗透甚至是覆盖到了中东,区域一体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这就使得美国不得不再入中东,因为一旦中俄欧整合成功,将对美国的全球霸权给予毁灭性打击。

从地缘上讲,伊朗又是中东的制高点——伊朗高原所在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也就成为中俄欧竞相拉拢的对象。作为美国来讲,与前两次不同的是,之前中东可以说是强国林立,互相制衡,自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便是伊朗一家独大。美国在中东两个最大的跟班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一个强而不富,一个富而不强,都难以具备制衡伊朗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此次介入中东遇到的困难要比前两次都大。

但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把中东继续搞乱,搞乱中东那就必须自己介入,自己介入拿伊核问题说事就是最好的借口。这就好比2016年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在韩国部署,借口朝鲜拥核,其实目的还在于中俄。所不同的是,这次加上了欧盟。但相同一点是,都是为了加强军事存在而不是为了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