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要闻

amd显卡和nvidia显卡(amd显卡和nvidia显卡交火)

2023-11-05 12:57热度:210

显卡又名显示适配器,是一台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显卡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一台计算机图形处理能力的强弱。旗舰显卡则是显卡芯片厂商每代产品中最高端的显卡,具有着无与伦比的性能;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旗舰显卡在拥有强大性能的同时,但也无法避免自身过高的满载温度和巨大的功耗,其后果可能是显卡电容的爆裂,因此旗舰显卡也被硬件爱好者们称为“战术核武器”。

NVIDIA和AMD/ATI这两大显卡巨头之间每一次顶级产品的对决都是神仙打架般的存在。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这两大显卡厂商英伟达(NVIDIA)和AMD/ATI的历代旗舰之争!

2000新世纪开端:NVIDIA与ATI旗舰之间的的首次交锋

2000年,NVIDIA抢先发了自家的旗舰GeForce256 ,这款显卡号称是当时最快的显卡,当时,ATI还没有被AMD收购,是一家独立的显卡生产厂商。ATI也紧随其后的发布了Radeon 256显卡,从名称上来看,ATI的这款显卡显然是在致敬对手,虽然ATI是后发制人,但实际上比起GeForce256还是略输一筹,不过这款显卡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ATI的名号也一炮打响,从此这两大厂商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激烈战争!

2001:复仇

这一年,ATI抢先与微软合作,搞出了最新的DX8标准,但是NVIDIA却抢先发布了支持DX8的GeForce3,但是这次ATI做到了后来者居上,推出了支持更高标准DX 8.1的旗舰Radeon 8500,在各种标准和性能上都遥遥领先于GeForce3,NVIDIA为了挽回颜面,又发布了更强的GeForce 3 Ti 500,但是依旧不能战胜对手Radeon 8500,ATI毫无悬念地拿到了这一年旗舰之争的胜利。

昨日重现响彻2002

2002是ATI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ATI历史上最成功的架构诞生了,ATI紧抱微软大腿,推出了首款支持DX 9的显卡Radeon 9700 Pro,这是首个拥有1亿晶体管的GPU核心,它轻松地击败了对手NVIDIA旗舰GF4 Ti 4600。NVIDIA接着又果断发布了新旗舰GF4Ti 4800挑战对手,但是上一年的悲剧重新上演了,GF4Ti 4800仍然不是Radeon 9700 Pro的对手,NVIDIA情急之下推出了 FX 5800 Ultra,这次NVIDIA终于在跑分上赢得了胜利,但是仓促的赶工导致这款显卡对DX9的支持并不好,实际运行游戏还是不如Radeon 9700 Pro,ATI在这一年成功卫冕。

ATI继续统治的2003

NVIDIA遭到ATI长达两年的吊打之后,推出了改进型号FX5900 Ultra,这款显卡性能确实有了不小的提高,但是对DX9支持仍然不到位,ATI则轻描淡写的推出升级版Radeon 9800 Pro,再一次把对手打得满地找牙,NVIDIA最后孤注一掷,丧心病狂的拿出终极超频版FX 5950 Ultra,ATI则继续依靠更先进的工艺和架构,拿出了Radeon9800XT把对手狠狠地按在了地上,轻松统治了2003年的高端显卡市场。

2004关键词:骄兵必败,卧薪尝胆,痛失桂冠,中端王者

过去三年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显然让ATI开始飘飘然了,ATI这次发布的旗舰X800 XT PE只是把显卡的渲染管线扩充了一倍,工艺上继续使用130nm,把DX9.0小幅提升到DX9.0b。NVIDIA终于卧薪尝胆推出了GeForce 6800 Ultra,这款显卡不仅支持到了最新的DX9.0C,还支持多卡技术-SLI,它轻松打败X800 XT PE拿下了性能桂冠。ATI的轻敌虽然导致了旗舰之争的失利,不过在中低端市场,ATI发布了一款非常经典的中端王者-Radeon9550,Radeon9550实际上是9600的降频版,9550强劲的性能一举压制了FX5200到FX5700的中低端市场。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寒冬期之后,NVIDIA在2004年重新登上了王者之位。

2005年,多款旗舰的连续混战

ATI在上一年痛失桂冠之后,奋起直追,推出了X1800系列,X1800这次也支持了最新的DX9.0C,提升频率,晶体管翻倍,使用全新的90nm工艺,轻松战胜了GeForce 6800 Ultra,但NVIDIA很快便针锋相对的发布了7800GTX,而且还有512MB大显存版。因为显示器分辨率的提升使显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512显存的7800GTX轻松打败对手夺回卡皇宝座,失利后的ATI准备一雪前耻,拿出了拥有48个渲染管线的X1900 XTX,X1900 XTX强大的规格果然不负众望的从7800GTX手里夺回性能桂冠,ATI在2005年的混战中笑到了最后。

划时代的2006,巨无霸8800GTX携手DX10到来!

2006年3月9日,NVIDIA发布了7900GTX,这款显卡基于90nm工艺的G71图形核心,内建24条像素渲染管线和8组顶点处理引擎,具有512MB/256bit的显存规格,工作频率650MHz/1.6GHz,售价499美金。作为7800GTX 512MB的合格接班人。7900GTX在绝大多数测试中性能均领先于7800GTX 512MB,不过在与 X1900XTX的对比中7900GTX并没有取得压倒性优势,二者仍然属于同级产品。除性能之外,90nm的制造工艺、相对较小的功耗和发热量以及同级产品中低廉的售价都是GeForce 7900GTX的卖点所在,这款新产品成为今后长时间内最受欢迎的顶级显卡并非难事。

7900GTX在显卡市场热卖的同时,NVIDIA接着又发布了顶级双芯旗舰7900GX2。这款显卡虽然完全击败了对手X1900XTX,但巨大的功耗和高达799美元的售价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2006年,对于NVIDIA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NVIDIA累计出货GPU达5亿颗;也是这一年,宿敌ATI被AMD所收购;2006年11月9日,NVIDIA迎来了今年最重要的日子——首款采用统一渲染架构的DirectX 10显卡:GeForce 8800GTX/GTS正式发布!G80的面世在通往DirectX 10时代的征途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也让众多显卡发烧友们提前体验到了顶级图形核心堪称恐怖的强悍力量。

8800GTX显卡采用TSMC的90nm制程工艺,默认核心频率为575MHz,同时搭配迄今罕见的768MB GDDR3显存容量,显存频率高达1800MHz,同时,拥有384bit显存位宽,带宽达到了86GB/s,而之前的G7900GTX也不过才51.2GB/s。另外,8800GTX还配备了128个流处理器,运行频率为1350MHz, theoretical texture fill-rate大约为384亿像素每秒,并且还支持HDCP、SLI等NVIDIA最新架构。

8800GTX的到来一举击溃了对手ATI老旧的旗舰X1900XTX,也从前辈7900GTX接过了卡皇的宝座,确立了NVIDIA在全球图形领域NO.1的王者地位。

2007:无敌最寂寞!8800Ultra稳坐皇位

自从NV4x构架后,NVIDIA就一直朝着图形显卡的王位不断靠近。GeForce 6凭借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成功的为NVIDIA挽回了GeForce FX时代的颓势;GeForce 7凭借着出色的成本控制完美的诠释出市场在业内应有的地位。

DirectX10时代的来临已是不可阻挡。2006年11月,nVIDIA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DirectX10的GPU-G80。2007年4月17日中、低端产品G84/G86的问世标志着DirectX10显卡普及的开始。NVIDIA有条不紊地扩充着自己的产品线,而被AMD收购的ATI,却只能尴尬地坚守在DirectX 9.0C的阵地上。

本来应该在一个季度之前就拼杀得血肉横飞的新一轮3D娱乐显卡大战因为AMD-ATI产品的缺席而变得索然无味,NVIDIA不得不在零DirectX 10应用的旧战场上唱独角戏。直到今天,这样的局面终于要发生改变了!HD 2900 XT作为Radeon HD 2000系列的先锋出现在擂台的另一角,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挑战者是更完美的角色么?

回顾历史是面对全新产品时自然涌现的情绪,R600比较4年半之前的划时代显示芯片R300具有许多相当有趣的数字巧合。以Radeon HD2900 XT和Radeon 9700相比,核心代号翻番、本地内存容量翻番、内存位宽翻番;但同时核心晶体管数目飙升6倍!同比向量着色器数提升10倍!着色器理论计算能力提升超过20倍!3D图形技术无疑是PC硬件领域进步最快的部分。

ATI和NVIDIA对抗的大多数时期都扮演着追逐者的角色,唯有Radeon 9700这一代例外的获得领先,务实且先进的核心技术构架和在3D API换代期准确的设计方向把握是R300成功的两大因素,而这次R600也适逢3D API的再一次换代,机会就摆在眼前,Radeon HD 2900 XT能重塑辉煌吗?

ATI即将发布的R600(5月14日)能否击败8800GTX还是个未知数,但NVIDIA已经准备好了新款旗舰级显卡8800Ultra,并且抢在ATI之前正式发布(5月2日),至此GeForce 8系列的高中低端全线产品均已部署完毕,拉开阵线提前对抗ATI的HD 2000系列!

此次GeForce 8800Ultra的推出,一方面是为了继续保持对AMD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一种自我完善的产物。在以往的交锋历史中,像是GeForce 8800Ultra这种“完美版”的东西一般都是在对手推出新旗舰产品之后用于再夺王位的利器,这次GeForce 8800Ultra在没有任何对手的情况下突然被推向前台,从侧面也可以看出nVIDIA对G80自信满满。

2007年5月14日,被AMD并购后的AMD-ATI,终于向世人发布其首款支持DirectX 10的显卡——Radeon HD 2900XT,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R600。较其竞争对手NVIDIA的首款DirectX 10显卡——GeForce 8800GTX,刚好晚了半年。

HD 2900XT,核心工作频率742MHz,显存工作频率1650Hz。有着512-bit位宽, 512MB显存,320个着色单元(流处理器)。芯片内建7亿个晶体管。零售价格399美元。

在评测中,2900XT轻松击败自家上代旗舰1950XTX,同时也持平了对手的8800GTS,但是和8800GTX/8800Ultra比起来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不到3000元的价格是这款显卡的最大优势,让更多的平民消费者也可以体验到这款最新的ATI旗舰显卡。

双剑合璧2008——ATI重返性能之巅

自从2006年1月X1900XTX发布至今,这整整两年的时间里ATI一直再也未能爬上3D性能的巅峰……R600(HD 2900XT)的推出虽然对于ATI自身有着跨时代的意义,但放眼整个图形领域,高端已经早已被NVIDIA的GeForce 8800系列把持。而NVIDIA自2006年11月创下高端单卡性能标杆再也没有被实质性打破过。

顶级单卡的发展已经有一年多没有突破,2006年11月的8800GTX凭借G80核心的强大性能帮助NVIDIA重新夺回性能王座。时隔半年,新推出的8800Ultra只是8800GTX的官方超频版本,核心依旧没有改变。HD 2900XT生不逢时,面世之时只能和8800系列排位第三的8800GTS看齐,而抗锯齿性能和兼容性不佳让无数对ATI充满期待的玩家失望不已,ATI在高端显卡市场的份额也一溃千里。

经过半年的卧薪尝胆,ATI在R600的基础上大幅度修改,终于推出了业内首款55nm高端芯片RV670,性能强于R600,抗锯齿性能大幅提升,在市场上赢得了非同凡响的欢迎。RV670性能方面虽然不及G92或G80,但RV670身上同时具备了低功耗、低发热、低成本的要素。所以ATI打算用双RV670核心显卡——代号R680的HD3870X2来实现R600未完成的任务。

ATI再接再厉,决心颠覆NVIDIA把持已经的性能王座,将两颗RV670芯片集成在一块PCB板上,日前终于推出了最新的单卡之皇——HD3870X2!

ATI在芯片的制程工艺上一直领先于对手NVIDIA,所以同档次的A卡往往能拥有更高的频率,提升频率是提升GPU运算能力的一种常用手段。ATI首次用在高端GPU上采用最新的55nm工艺。

RV670只使用了256Bit位宽,因此删掉了一些不必要的晶体管,再加上55nm工艺的关系,RV670的核心面积只有R600的一半还不到,晶体管密度超过以前的两倍,功耗下降为原来的一半,而且RV670的最终性能并不比R600差,高频版HD3870的性能已经超越了HD2900XT,而两颗RV670组合在一起,则立刻让性能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DX10性能测试中,HD3870X2显卡在测试项目中和8800Ultra平分秋色,各有所长;DX9下基本上就是HD3870X2一手遮天,君临天下。

除了夺回3D性能的皇座,ATi在主流市场上通过大打价格战,无论是RV670占据的高端市场还是RV630所处于的中低端市场,都已给NVIDIA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对抗ATi的双核旗舰显卡HD 3870X2,NVIDIA将于2008年3月18日发布GeForce 9800GX2

GeForce 9800GX2采用了两颗代号为G92-450的GeForce 8800GTS芯片打造,因为从单卡成绩上看,GeForce 8800GTS比起Radeon HD 3870就有着不少的领先优势,因此相信这张双G92-450核心的9800GX2显卡,在驱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将很有可能威胁到ATi新代卡皇HD 3870 X2的地位。

采用两个次旗舰级的显卡核心,以双核心的形式设计出当代的旗舰级显卡,这个概念对NVIDIA来说很早就有。这种做法很有好处,从经费上看,这种做法比起重新研发一个新旗舰显卡核心要低很多,毕竟当显卡核心制程及晶体管数量到达一定程度时,要再往上提升就比较困难了,研发的时间及金钱都要很大。制作双核显卡这种做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消费者提供性能更高的显卡产品,对整个市场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尽管由于驱动方面的不完善,在游戏性能表现上9800GX2还美中不足,但从3DMark2006的测试成绩来看,9800GX2的得分已经领先于ATi的新旗舰显卡HD 3870 X2。整体来看,对于9800GX2的性能我们还是相当乐观的,相信随着驱动的完善,9800GX2还会有很大的开拓余地。我们可以预见到在未来的日子里,9800GX2将会取代HD 3870X2成为新一代3D性能之皇。

NVIDIA在进入Direct X10时代后一直领跑显卡产业链,Geforce 8800 GTX、Geforce 8800 Ultra、Geforce 9800 GTX和Geforce 9800 GX2这一连串耳熟能详的产品型号陆续攀顶3D性能高峰的事实在业内无可争议。也许有着“龟兔赛跑”的前车之鉴,NVIDIA在大幅领先的现状下仍然坚持不懈地快速研发新品,GT200应运而生。

也许在产品命名上NVIDIA遇到了“瓶颈”,毕竟将Geforce 9000升级为Geforce 10000的5位数字不太符合通常的命名规则,于是新的命名方式Geforce GTX 200系列诞生了。

GT200,扑朔迷离的NVIDIA第二代DirectX 10 GPU;一款全新设计的旗舰性能显卡,计算机图形加速领域最具奢华身份的娱乐产品已于2008年6月16日晚上降临。

Geforce GTX 280拥有240SPs、32ROPs、512bit显存位宽和1024MB本地内存,与Geforce 9800 GX2拥有近乎相同的规格,那么Geforce GTX 280这款单GPU产品能否完成昔日需要双GPU才能实现的性能呢?

在GTX200系列显卡强大的性能面前,给我们印象最深的非全特效流畅运行Crysis莫属,虽然9800GX2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靠的却是两个核心。对于发烧友来说顶多使用两块9800GX2,但是GTX280就不同,支持三路SLI是其攀登性能巅峰的杀手锏。

GTX280在3DMark Vantage中流畅的画面与不错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可以说在这方面GTX280是没有对手的。3DMark Vantage测试项目加入了不少物理计算来考验CPU性能,实际上将这部分运算交给GPU更加合适,GTX200核心具备了更强的物理加速技术,但这需要游戏的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会有不少PC游戏涉及物理运算,并且让GPU来处理,届时GTX200系列的潜能就可以进一步发挥!

当GTX280重新攀登单卡性能巅峰之时,作为NVIDIA目前唯一的竞争对手AMD却将发力点下移,1399元的HD4850打得原本售价超过2000元的9800GTX抱头鼠窜,即便是改进了工艺获得了更高频率的9800GTX+也没有在HD4850身上讨到多少便宜。这一切都是因为一颗会和当年9550采用的RV350一样成为传奇的核心——RV770。

它的性能不是最强、规格指标不是最高、做工也不是最好,但是它性价比无敌、秒杀对手。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仅仅这一点就够了。

相比GT200核心的低良率和高发热量,RV770在工艺和体积上的优势也使得其在双核之路上会走得比较轻松,这也就引发了今天的故事,HD4870X2带着两颗高频RV770核心和高达2GB的GDDR5显存登场,目标只有一个——掀翻GTX280的王者地位。

基于RV770核心的HD4850作为HD4800系列的首作,和HD3800系列一样定位中端,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因为目前的AMD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财力去和NVIDIA比拼超级“巨无霸”核心。要想继续谋求生存空间,只有变更竞争策略。

超强的旗舰型单核心虽然可以让芯片厂商感觉非常有面子,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实际意义并不大。一般用户根本无福消受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发的旗舰核心产品,而主流市场全部是使用了新核心技术但规格上又大幅度“阉割”的中低端产品。AMD从RV670开始决定避开和NVIDIA的巅峰对决,直接打造一款中端性价比型GPU,这样在一开始投放市场就拥有价格上的巨大优势。而HD4850这近两个月来的表现,也验证了这条走得非常成功,HD4850不但没有因为性能不如NVIDIA旗舰而丢脸,反而因为性价比出众人气暴涨,市场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开发一款中端GPU成本消耗肯定远低于前面的“巨无霸”型,而AMD一向是新工艺的先行者,这样成本优势更大。缺失的旗舰部分,AMD就用两颗中端芯片打造一款双芯显卡,以扩展的方式完成了高端产品。和RV670系列的操作方式一样,使用两颗系列中的高频核心(HD4870所采用的RV770XT)打造出HD4870X2。

从单卡性能上讲,HD4870X2基本上领先了HD4870单卡达80%,和HD4870双卡交火的性能大致接近,在绝大多数游戏中大幅度领先NVIDIA旗舰GTX280,GTX280在王座了坐了不到两月就被赶下,这是很多人所始料不及的。

不过HD4870X2依然不完美,单卡封王不代表夺回了巅峰性能,三路GTX280在大部分游戏中依然是当仁不让的图形性能冠军。Quad CrossFire支持的游戏太少,这也是AMD驱动小组面临的长期问题。

鏖战2009:N卡称王成过去,AMD带来皇冠上的明珠!

NVIDIA GeForce GTX 200系列显卡在过去的08年度的表现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一方面,GT200型GPU再一次刷新了图形计算能力的极致并在通用计算领域有不错的拓展,但另一方面,强力性能背后的沉重硬件规模也让其灵活性受限,无法直接双GPU配置的现实使NVIDIA至少有半年时间憾失3D速度王座的位置,市场拼杀更是要严重依赖上代产品GeForce 9800 GTX及衍生型号。

纵览当前AMD和NVIDIA两家顶级GPU芯片设计公司,在近两代产品中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单卡多GPU作为顶级旗舰产品,足见这类设计的重要性。不过单GPU的规格也影响着整条产品线的发展。例如AMD-ATI早早进入55nm时代,所以自RV770面世后不久,就推出了Radeon HD 4870 X2和Radeon HD 4850 X2,由于NVIDIA拥有14亿晶体管的GT200核心采用65nm制造,所以无法及时突出双芯单卡产品,造成暂时性失败。

单GPU显卡王者GeForce GTX 280面对双RV770核心的HD 4870 x2的不利现在将被逆转,制造工艺的改进让GT200 GPU也可以单卡双GPU配置,GeForce GTX 200系列第四个型号来到我们面前,它是GeForce GTX 295。击败Radeon HD 4870 x2是它第一使命,同时它也是NVIDIA在09年度组合拳的第一记重手。

在NVIDIA充分掌握55nm工艺后,迅速推出的GeForce GTX 295重新登上王者宝座。那么这种情况未来还会出现吗?

GTX 295仅是NVIDIA在2009年开门红的第一炮,让我们拭目以待NVIDIA在2009年的“行程”。

虽然NVIDIA早在年初就发布了GeForce GTX 295,夺取了显卡性能之王的称号,但是GeForce GTX 295毕竟是双核心的显卡,产品的成本、功耗、稳定性、兼容性、价格都是无法与同单核心的显卡相比的,充其量也只是双卡的GeForce GTX 260+ SLI,所以玩游戏单卡才是王道。

GTX 285显卡采用了基于55nm工艺全新打造的GT200核心,事实证明,GTX 285完全拥有在极限画质下应对3D游戏运算的能力。在DX9游戏中,无论在哪款游戏里,还是在2560*1600分辨率、全特效、4x AA 16x AF画质下,都表现出极为完美的游戏速度。而在DX10游戏中,GTX 285通过表现出色,普通的DX10游戏可以在最完美的画质下达到30帧速度,而即使面临显卡杀手游戏《孤岛危机》,GTX 285也有不错的性能表现。

在2009年4月份,AMD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40nm工艺的GPU——基于RV740核心的Radeon HD 4770,使GPU在工艺上首次超越了CPU,可以说AMD在工艺方面是颇为激进的,首款40nm产品的上市并没有引来太多的掌声,而且还由于良率极低的问题而未能在中国大陆铺货。不过Radeon HD 4770亦仅仅是AMD试水40nm的先锋产品,Evergreen才是今年的重头戏。

AMD在为Evergreen投放了无数的烟雾弹后,终于在9月底正式推出了Radoen HD 5870/5850这两款万众期待的旗舰产品,在向40nm工艺过渡的同时亦为我们带来了GPU规格上的大幅提升以及各种新特性、新技术的支持,并正式敲开了DirectX 11的大门。

从规格上看,基于Cypress核心的Radoen HD 5870规格基本比Radeon HD 4870地翻了一倍,流处理单元数量史无前例地激增到1600个流处理器,纹理单元增加到80个,后端渲染单元也提升至32个,浮点运算能力大幅提升至2.72 TFLOPs,显卡整体性能暴涨。

一直以来高性能必然会带来高功耗,不过从规格表来看Radoen HD 5800系列显卡在性能翻倍飙升的同时,功耗却并没有大幅上涨,而且待机功耗却仅为27W,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由于NVIDIA对应的新一代产品尚未诞生,故Radeon HD 5870则直接对阵当前的双核王者GeForce GTX295。

HD 5800系列把AMD GPU的性能又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与目前的双核王者GeForce GTX295相比,单核心的Radeon HD 5870平均落后幅度为5.12%;而规格略低的Radeon HD 5850则具备了击败对手GeForce GTX 285的能力,平均性能领先后者约14.11%。

相信很多网友都非常关心AMD会不会推出基于双RV870核心设计的HD5870 X2显卡,这次我们在AMD所开展的DX11发布会上已经见到基于双RV870核心设计的样卡,HD5870的显卡性能已经如此强大,而基于两颗RV870核心设计的HD5870 X2显卡又会展示出如何难以令人想象的性能呢?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我们已经见识过了Radeon HD 5800系列产品的实力,Radeon HD 5870在性能上抛开了竞争对手的最强单核显卡GeForce GTX285,并足以媲美当时的双核王者GeForce GTX295,而AMD新一代的双核旗舰Radeon HD 5970则继续向对手最强的双核显卡GeForce GTX295发起挑战。

经过近一年的等待,我们终于迎来了AMD新一代双核旗舰,Radeon HD 5970整合了两颗TSMC 40nm核心工艺的Cypress核心,达到史无前例的3200个流处理单元、在各方面均有巨幅的增长,在性能上毋庸置疑是时下最强的双核心显卡,领先GTX295约34%左右的幅度,AMD重新夺回了失去已久的性能皇冠,它也成为皇冠上那颗璀璨明珠。

AMD抢先完成了在中、高端市场的DX11产品布局,而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还将会在低端及入门级市场带来DX11支持,可以说在新标准的支持方面走在了前面。不过NVIDIA基于Fermi架构的GF100显卡亦很快会投放到高端市场,届时又将上演一出激烈的龙争虎斗。(上篇完结)

“数码爱好者说”致力于将更加专业、精准的数码硬件信息分享给各位硬件发烧友,欢迎关注“数码爱好者说”,轻松获取更多最新电脑硬件推荐以及新品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