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要闻

沈阳机床为何遇到困境?

2023-12-02 17:51热度:1740

高端如航空航天,比如沈阳黎明发动机生产线国产床子不多,证明我们机床精度与稳定性还不行。中端如汽车,日本管加工中心叫模具机,台湾模仿日本,针对性很强,韩国斗山大宇很强,我们还有组合机上线,汽车零件图纸与技术都是国外的,国内机床尚不能满足核心零件如发动机等加工。低端如工程机械,4万亿时龙门与立车卖疯了,风电火时落地镗合同需2一3年,有了沈机与大机那时200亿,投资买外囯工厂,压供应商货款去争取流动资金,市场不行了,产能过剩了,债务到期了,小立加小车床又竞争激烈,低价倾销恶性循环!但我觉得沈机与大机不会倒,20年前850能卖60万,现在10几万块,台湾与韩国机床价钱也下浮很多,一般重型基本自给自足了,出路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国内老大没什么,产值第一又如何,你得挣钱啊。

中国的数控行业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前景如何?

目前还在数控市场,打拼的都是依靠情怀,还在奋斗都是时代的人才。

19年调研过数控系统市场,了解一些情况,分享一下,详细数据不适合全部明细发布,需要详细数据的请关注交流。

2019年提起中国数控行业,绕不开沈阳机床。沈机曾经鼎立推动自己I5数控系统,在中低端数控市场基本被广州数控,华中数控完全把持的状态下,沈阳机床的这个“神奇智能数控系统”就像天空中的彗星,烧的火红,亮的短暂,还带着长长的扫把,给沈阳机床上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如今沈阳机床被国家通用出资收购了。

现状:2018年,数控系统下滑严重,整体CNC下滑幅度达到13%

数据来自:中国工控网

2018年,全国CNC市场下降幅度达到13%。相比于其他的工控类设备市场,这个情况,可以用非常糟糕来形容。用行业的土话来说:转行吧,兄弟,再干就直接一遭回到解放前了。

中国市场CNC的销量:平均每年3万套左右,100亿人民币市场规模

中国市场数控系统仅次于日本,德国。每年度销量基本都在3万套以上。在各类机床,加工中心,自动化设备都有很大量的应用。

中国CNC年度销售额,基本维持在100亿至120亿之间。低谷时期,基本上维持在100亿左右。

中国数控市场的玩家基本上已经固定了:广数,fanuc,西门子,三菱,新代德系品牌,西门子,日系品牌,fanuc,三菱,台湾品牌新代,中国品牌,广州数控,华中数控,凯恩帝这加价。基本垄断了整个行业80%以上市场。

如果你有幸去参加过各类机床展,你会在现场发现,大量的加工中心都是用的fanuc的系统。电子行业的精雕机,精铣,研磨等机床很多都能够见到是fanuc的系统。

大型重型机床设备,你会发现很多都是西门子的系统。

各类金属成型设备,你会发现,折弯机被delem系统统治了,各类中低端的小车床被广数,新代统治了。

跟我们在媒体中见到的所谓的十大数控系统,大相径庭。但这个数据确实是当前国内数控系统的现状。

全球数控市场的下游行业:机床行业。

常见的各类金属切削类机床,金属成型机床,以及塑料机床都是用数控系统。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数据,2010年至2018年,金属加工类各类机床的年度需求量基本逼近300亿美元。其中金属切削切削机床略微高于金属成型机床。我们熟悉的各类车床,铣床,加工中心都属于切削机床范畴。

塑料机床领域,目前已宁波市场一家独大,海天,震雄,甬华等等。整个中国注塑机的市场70%被宁波加价企业把持。除外,是fanuc,住友等外资品牌的高端全电动伺服注塑机市场。

不讨论,怎么做好数控系统。为什么不讨论,除了硬件本身的差距外,我们在大量的工艺应用领域欠缺太多。目前国内在发展数控系统上面,基本上持谨慎态度。除了老牌的广州数控,华中数控,北京凯恩帝几家一直在做外,其他做数控系统的极少。

说实话,数控系统对国内工控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这个情况以前其实出现过,但在10年前,我们处于被动,无人才,无资金的状态,但而今是有钱不愿意投入这个领域。因为收效太慢,且产品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