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要闻

被誉为"网络之父"的是?

2023-11-04 15:50热度:7974

1998年10月5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50位精英。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中国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名列第28位。

刘韵洁,1943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邮电部数据通信研究所所长、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数据通信局局长、邮电部邮政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副总裁。现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级高工。

他曾多次主持数据通信领域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主持设计、建设并运营了国家公用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宽带网,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主持设计、建设并运营了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解决了IP网络不可控、不可管和QoS无法保证的问题;解决了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同时提供多种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和视频业务等技术问题,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一次成功的大规模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他曾获得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面对这些荣誉的时候,刘韵洁平静地说:“给我工作,就是给我一个舞台。我只是在这个舞台上做我应该做的事。”

“机遇就是把握现在”

刘韵洁于1963年考入北大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由于历史原因,他虽然在北大度过了七年,可真正读书的时间只有两年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北沧州一个农具厂当车工。对于来自农村、没有任何背景的刘韵洁来说,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可能要靠机遇了。而刘韵洁说,机遇就是把握现在,只有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农具厂工作时,上级交给县里一个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任务。在征求他能不能承担这项任务时,他勇敢地抓住了这一机遇。那时的工作条件对于研究这种项目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是,在他看来“只要努力,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这样,刘韵洁组织起几个同学,认真钻研相关技术、精心设计每一道工序,团结合作,终于研制成了功率大于100W、截止频率大于50MHz的晶体管。成果问世后,整个河北轰动了,纷纷加以报道,因为当时(70年代初)这一技术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为他日后的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机遇。1980年,国内引进了计算机联机系统,只有个别科研单位的少数研究人员才能接触到这一系统,可谓凤毛麟角。这时候的刘韵洁就意识到这些不同的联机系统将有联网的需要。他不顾别人“很难成功”的劝告,以顽强的精神研究试验,构建了国外引进计算机与国产计算机异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异种计算机的联机。他还在PC诞生不久便首先推出在PC上加载通信软件的做法,首次实现PC的远程上网功能。两年之后IDG才作出预测——PC机通过增加通信软件实现远程上网功能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截止到1992年,他主持完成了数据通信方面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科研攻关,研究制订各种数据通信网络的体制标准,成为世界上一位知名的通信专家。刘韵洁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为中国的网络发展抓住了先机。

超前意识与创新精神

当因特网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当因特网即使是在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里都还是一种奢侈的高级享受,当因特网还没有被大家真正重视的时候,刘韵洁又一次以敏锐的眼光看到,电信部门必须积极参与到因特网的发展建设中,否则将影响整个国家信息化的进程。

出于这种思考,1994年上半年,数据局刚成立不久,刘韵洁便开始着手筹建因特网的工作。当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SPRINT公司签订了两国因特网互通协议。从此我国公用因特网服务正式启动。

1995年刘韵洁凭着自己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数据业务发展的预见性,提出了建设中国公用宽带网络的建议。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宽带网络就覆盖到全国各地。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当时及时建起的宽带网作为骨干网,就很难适应未来用户的快速增长。宽带网的建成标志着我国信息网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刘韵洁看来,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一日千里,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把握时机和市场是他和同事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就需要超前意识与创新精神。虽然决策有时意味着风险,但这正是对胆量与学识、才智与胸襟的考验。





决策有时意味着风险,但这正是对胆量与学识、才智与胸襟的考验。

ChinaNET骨干网启动互联网浪潮

1995年是中国大兴土木建设网络的一年。这一年过后,我国基本形成了数据网络的雏形。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1995年7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一条连接美国的128kbps国际专线开通。1995年8月,金桥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开通联网(卫星网),并与国际网络实现互联。1995年12月,中科院百所联网工程完成。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建设完成,该工程由中国自行设计、建设。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6月20日,ChinaNet正式投入运营,以公共商用网的形式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结束了国内的网络应用仅限于科研领域的局面。

之后发生的,就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互联网大潮开始扑面而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从基础建设、系统集成到网络应用软件,我们是中国Internet建筑师。”

——1995年11月,亚信承建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