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如何贯彻落实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2023-12-02 05:15热度:194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2017年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第14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全文约1.3万字,共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意见》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实施种业创新、机械化生产、新品种选育、农机装备技术研发。支持地方开展特色优势产业技术研发。二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一批“星创天地”。三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四要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五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

《意见》要求,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

《意见》强调,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鼓励食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

2019年四季度,农业相关的主要指标稳中向好,农业景气指数温和上升。农业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稳”。从种植业看,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为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从养殖业看,全年牛羊禽肉产量比上年小幅上升,猪肉产量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生猪存栏迅速止跌回升。

二是农业生产结构更“优”。各地在保障农业综合供应能力稳定同时,不断优化粮、经、饲种植结构。油菜籽、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大豆振兴计划扎实落地,全年大豆播种面积增长10.9%;稻谷种植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品质更好、单产更高的中稻面积增加。

三是农业发展新动能更“强”。农村产业融合度提升,农村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无缝衔接,种养加销一体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农业增值空间不断拓展。据统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1。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数量大幅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同时,各地充分依托自身特色产业资源优势,打造了一大批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的特色农业品牌。

但也要看到,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价格竞争力偏弱、品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兴旺,迟滞了乡村振兴。

我国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偏弱。受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和人工成本较快上涨等因素叠加影响,农业生产成本较快攀升,降低了我国农业的价格竞争力。据统计,在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中,人工成本占比超过40%,远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在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下,农业生产的利润不断收窄,降低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的竞争力。同时,受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影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比约为25%,而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7%,与发达国家2%至3%的劳动力创造4%至5%的产值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农产品品质和品牌竞争力不强。尽管我国制定了不少农业生产标准来保证农产品质量,但是我国小农户大量存在和分散生产的特征致使农业生产标准的执行力度偏低,农产品质量不高,也进一步制约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能力。目前我国有2亿多农业经营户,户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分散生产和规模效应弱的特征较为明显。

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受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推进机制尚不健全、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因素制约,我国农村种养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农业生产链条偏短,附加值偏低,突出表现为农村产业初级农产品比重大,产后加工、精深加工及储存物流等水平低。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产品种植业产值之比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为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需要加大涉农利用的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引领和支持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是加大涉农领域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金融对创新的支持作用,设立专门支持农业领域高技术企业的天使投资基金,并加快推进银行开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专利质押风险等业务,提高涉农企业研发积极性。加大涉农领域企业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完善高技术人才的薪酬体系,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水平,激发科技人员研发的积极性。

二是打造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基地。应着眼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继续推动涉农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夯实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聚集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形成科技创新联盟,支持农业上市企业、龙头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农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所在,必须打通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加工、市场模式和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瓶颈。建立一批公益性、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市场的服务网络,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