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投

中国金融业前景如何?

2023-07-23 06:28热度:8312

中国金融业前景灿烂
过去10年是中国金融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10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四大银行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股改,成功上市。它们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率、资本充足率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目前是股市上、资本市场上大家非常追捧的优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农村信用社这几年来支农的力度,以及在中国金融业的份额都有所扩大。对于农村贷款、农村信用社支持的力度比过去几年有实质性的提高。同时中央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也是空前的。中央通过央行票据,通过税收的减免,通过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对农村金融给予了非常有力的支持,寻求资本市场的创新之举、私募基金的最新立法动态、银行业未来五年的改革方向、金融企业的海外上市问题……一个个焦点问题的精彩论述,把昨天召开的“21世纪中国创新金融高级论坛”推向高潮。来自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官员、北京和上海的著名经济学家、国际著名管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轮番登场,从不同的角度对面向21世纪的中国金融发展作了深入的探讨。
首先登台的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就加大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发表演讲。他认为,创业板出台宜早不宜迟,创业板有助于深化主板市场的改革。二板市场早则今年、迟则明年就会出台。
青年经济学家吴晓球则对21世纪的金融形势作了前瞻:金融由建立在商业银行基础上,转变为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由依附于实体经济,转变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吴晓球认为,消除证券市场风险的监管重点是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WTO上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汉民分析了我国对美和对欧谈判中关于银行业开放的内容。对我国目前的银行业立法,周汉民认为,业务范围限制过严,规定过于宽泛,空白点不少。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则谈到了银行未来改革的方向选择。他认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方向是创建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通过中外合资、股份制改革和民营化进行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面对即将来临的外国银行竞争,华民提出,不应多提竞争,而应强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