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今年上本科难吗?快看各省往年本科录取情况

2024-01-20 06:14热度:267

原标题:今年上本科难吗?快看各省往年本科录取情况

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高考志愿填报前,考生、家长们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行,除了要了解各高校今年的招生专业及计划、招生录取规则、往年录取分数线及排位外,还需要知道自己所在省份的整体录取情况如何。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全国各省招生考试院发布的2020年高考本科投档、录取情况公开数据供大家参考。

说明

①以下内容均来源于各省考试院公开信息(部分省份的部分数据未对外公布);②2020年的数据仅供参考,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请以官方最新公布为准;③文章较长,建议大家搜索定位至对应省份查看。

各省2020年高考本科录取情况汇总

1.广东(2020年)

2020年8月27日,经征集志愿录取,广东省本科批次录取工作圆满结束。据统计,广东省本科批次院校共录取28.6万多人,完成原招生计划的101%,其中,文科类录取8.06万多人,理科类录取17.69万多人,体育类录取0.41万多人,音乐类录取0.33万多人,美术类录取1.47万多人,舞蹈类录取800多人,广播电视编导类录取790多人,艺术类校考录取0.52万人。

从投档录取情况看,本科批次院校生源良好,绝大部分院校第一次投档即满档,投档分居高不下,主要呈现“一低两高”的特点:

“一低”即考生退档率低。因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专业要求、不服从专业调剂的退档人数进一步减少,如普通文理类高分优先投档线上仅退档396人,体育类、艺术类、舞蹈类和广播电视编导类统考仅退档39人,均低于去年。

“两高”即投档率高、录取率高。一是投档率高。考生档案的投出率与高校预期的契合度大大提高,本科批次整体投档率理科为99.98%、文科为99.97%,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民办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增强,2020年生源情况较好,省内民办院校文理科均投满档,投档线普遍比往年有所提高。二是录取率高。所有院校,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无论是省内院校还是省外院校,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院校还是中西部等区域传统“冷门”院校,无论是普通文理类院校,还是体育、艺术类院校,均受到考生“追捧”,特别是高分优先投档线上的高校生源火爆,共录取88487人,投档录取率达99.55%,创历史新高。

2.福建(2020年)

2020年福建省高招录取工作呈现五个特点:

一是本科录取人数增幅大。2020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19.02万人,其中本科录取13.08万人,比去年增加0.16万人,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专科录取5.94万人。今年传统的“985”高校增加统招计划近百个,“211”高校增加统招计划130多个,进一步满足我省考生“有学上”的需求。

二是高水平大学录取成果好。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元年,该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在闽招生实现开门红,共录取120多人,其中,清华、北大两校录取56人,比原计划多录取23人。传统的“985”高校在我省录取6100多人,录取人数继续增加,今年为历史最多;“211”高校录取1.6万人,录取人数比去年增加100多人,同样创历史新高。其中,清华、北大在闽录取人数继续“超二百”,共录取215人,清北两校录取率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今年共有10多所高水平大学在福建增加了录取人数,较好地满足我省考生“上好学”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考生和家长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是本科批次合并改革平稳。今年起我省文史、理工类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批。省教育厅、考试院提前谋划推进本科批次合并相关衔接工作,对批次合并的志愿填报、投档录取流程进行模拟测试;认真做好批次合并的政策宣传解读,制定发布2020年文史、理工类本科批志愿填报十问十答,指导考生科学合理填报志愿。总体来看,文史、理工类本科批考生投档率高、录取率高、退档率低,常规志愿满足率达97.91%,绝大部分高校生源充足;考生报考院校层次、地域分布较为均衡,没有出现明显的“滑档”或生源缺额情况,本科批次合并改革平稳顺利。

四是考生选择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高。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高考“为国选才”的宗旨更加凸显。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大数据技术等新兴工科专业受到高分考生青睐;疫情之后,尊医重卫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医学类院校的投档线位次比去年提高不少;师范类院校尤其是公费师范生报考火爆,生源质量好。

五是农村专项计划录取成效明显。今年,国家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高校专项计划在闽录取447人,比去年增加60多人,创历史新高;同时,采取多次征集志愿,保证我省实施的地方农村专项计划顺利完成,大大拓宽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升学渠道,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3.江苏(2020年)

2020年江苏省文科类、理科类第二批本科院校数量多,招生计划量大,725所院校共计划招生95527人,其中文科类招生计划28019人,理科类招生计划67508人。从投档结果看,2020年本二批次投档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平行志愿投档计划满足率高,绝大部分高校生源充足。文科类院校计划满足率为99.89%,缺额院校8所,缺额计划31人;理科类院校计划满足率为99.79%,缺额院校17所,缺额计划143人。

2. 部分高校生源较好,本二批次共有105所院校投档线达到或超过本一批次省控线。其中,文科类24所,理科类81所。师范类、医学类、外语类、财经类等就业形势较好的院校(专业)报考人数众多,竞争比较激烈。

3. 从不同地区高校投档结果看,计划完成情况总体均衡。以往部分边远地区生源不足的高校数量进一步减少,没有地区出现大面积的生源缺额情况。说明考生比较理性,在志愿填报时综合考虑高考成绩、学校地域、发展志向等多种因素,而不是盲目扎堆选择“江浙沪”、“北上广”等热门地区。此外,安排在本二批次,面向省内部分地区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生源情况仍然较好,没有出现缺额现象。

21日开始,我省将进行文理类本二批次平行院校志愿的录取工作。省教育考试院将陆续发布录取结果,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江苏招生考试”微信公众号或江苏招考APP及时查询。8月23日,省教育考试院将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和人数。8月24日9:00-15:00,未被录取且符合填报条件的考生可自行上网填报本批次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4.湖南(2020年)

湖南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提前批录取工作从8月8日开始,至8月14日基本完成录取任务(其中,本批次艺术类录取在8月21日完成)。

截至8月15日8时,该批次实际录取本科新生18726人。其中,强基计划录取245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录取547人;军事(武警)院校录取648人;公安(刑警、司法)院校录取1033人;航海院校(专业)录取105人;艺术院校(专业)录取9143人;空军招飞150人;海军招飞35人;民航招飞203人;其他类别及院校录取6617人。

湖南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录取工作从8月15日开始,至2020年8月27日圆满完成。

截至28日10时,本批次实际录取本科新生82120人(含录取期间追加的计划),包含文科(含体育)考生16775人,理科(含体育)考生65345人。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录取6102人、地方专项计划录取6452人、高校专项计划录取542人、高水平艺术团录取3人、高水平运动队录取181人、中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487人、单科成绩优秀考生录取27人、预科班录取813人、民族班录取30人、定向西藏录取27人。

湖南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二批录取工作已于9月4日结束。截至5日

15时,该批次在湘招生计划为66996人,实际录取新生67572人(含调整计划)。今年我省考生本科二批平行志愿满足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据统计,今年我省本科二批平行一志愿按计划和投档比例应投57105人,实际出档48953人,出档率达85.72%(不包含本科二批艺术类志愿;本科二批中民办院校较多,故出档率低于本科一批)。全省共有40981位考生填报了本科二批征集志愿,共录取考生11677人。

本科三批录取安排在9月5日至9月10日进行,参加该批次录取的院校共计159所,计划在湘招生22092人。为尽可能保证三本院校的生源和考生升学的需要,本科三批设置了一次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时间为9月8日8:00-18:00。本科三批第一次投档没有被录取的考生要及时填报征集志愿。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在录取期间应保持手机、电话畅通,以便招生院校及时联系。

5.河北(2020年)

河北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于8月6日开始,9月15日结束。全国1887所在冀招生普通高校共录取我省考生57.27万人,其中本科层次录取25.75万人,专科层次录取31.52万人(含高职单招录取的15.31万人)。本科录取批次合并改革和艺术、体育类平行志愿改革平稳落地。

6.山东(2020年)

2020年,普通高校在山东招生计划共有571381个,其中本科计划276857个,专科计划294524个。夏季高考的本科录取率达到了50.8%,意味着有超过一半的夏季高考考生有机会读本科。

夏季高考97.2%考生可读大学

本科录取率约为50.8%

山东省考试院普招处处长李春光通报了今年高考录取情况。据他介绍,今年山东高考自8月5日开始,到9月7日结束。整个录取工作共有9次填报志愿、11次投档录取机会。

今年普通高校在山东总招生计划数为571381个,包括夏季高考515557个、春季高考55824人。今年山东夏季高考实际编场人数为530381人,综合计算下来97.2%的夏季高考考生有机会上大学;春季高考实际编场人数为62195人,综合计算下来89.8%的春季高考考生有机会上大学。

夏季高考方面,共有本科计划261857个,其中普通类218211个,艺术类39515个,体育4131个。专科计划有253700个,其中普通类234520个,艺术类18351个,体育类829个。综合计算下来夏季高考本科录取率约为50.8%,比去年略有提升。春季高考方面,有本科计划15000个,专科计划40824个。综合计算下来,春季高考本科录取率为24.1%。

各类别提前批共录取26542人

清华北大各录取37人

据介绍,山东提前批各类别录取已经于8月15日结束。提前批共录取了26542人,其中夏季高考普通类19453人,艺术类6540人,体育类158人;春季高考191人(技能拔尖人才);高水平运动员200人。

提前批录取的考生中包括综合评价招生2168人,省属公费师范生5000人,省属公费本科医学生1300人,省属公费农科生656人,市级政府委培师范生737人。“今年共有7所院校有市级委培师范生招生计划,其中3个招生计划在提前批第2次志愿时完成,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考生在填报提前批第1次志愿时,选择了军校、公安、综合评价招生等其他类型。造成个别学校第1次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有剩余计划。”李春光分析说。

自主招生取消,“强基计划”接棒。“强基计划”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基础学科专业招生。今年“强基计划”在山东共录取265人,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录取37人。考生在山东提前批前由招生高校完成录取,不再参与山东各批次投档录取。

除此之外,普通类特殊类型批(高校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工作于8月19日结束,共录取了863人。

普通类常规批本科志愿满足率高

仅3所高校剩余17个计划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普通类、体育类常规批,艺术类本科批首次志愿的录取。普通类常规批首次志愿投出考生202730人,参与高校1020所,投满高校1017所,3所高校共剩余17个计划,其他高校全部完成计划,计划完成率达99.99%;艺术类本科批首次志愿投出考生33644人,参与高校623所,投满540所;体育类常规批次志愿投出考生4241人,参与高校208所,投满208所。

普通类常规批投档情况表也显示出了新高考的一些特点,金融类、计算机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都是热门专业,基本也都是录取分数线较高的专业;历史、小语种、管理类等专业相对冷门,录取分数线也相对较低。只是没有了院校分数线兜底,同一所院校冷门与热门专业的分差在加大。比如今年中国农业大学投档线最高与最低的专业分差达到了76分。

各类别实际增加了3941个招生计划

清华增加5个北大增加9个

据李春光介绍,今年山东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都采用“专业(专业类)+院校”的模式,投档单位大幅增加,投档要求更加精准,投档前要逐一查看院校招生章程,设置高考成绩、单科成绩、专业成绩等院校特殊投档要求。投档单位的增多,高校需要根据模拟投档结果明确每个投档单位的投档比例,核对投档结果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同时艺术类增加了一次模拟投档,也增加了投档的工作量。

录取工作人员主动与高校联络协调,争取招生计划。26名录检人员与1700多所高校沟通联络,严格审核与热情服务有机结合,介绍山东生源情况,宣传山东招生政策,争取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在山东增加招生计划。目前各类别共增加了3941个招生计划。其中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增加计划2655人。普通类、体育类常规批、艺术类本科批实际增加计划1386人。增加计划的高校中,清华大学增加5人,北京学增加9人,复旦大学增加15人,山东大学增加60人。后续申请提高投档比例的高校将陆续把计划调入山东。

普通类考生平均填报84个志愿

过半考生在前30个志愿投出

新高考第一年,各项录取规则的调整也带来了一定的新变化。李春光表示,往年考生分文理科,文科考生和理科考生分别排序,形成各自的位次。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所有考生统排位次。同时,选考科目的位次也成为专业填报的参考依据,选考科目和填报专业的关联度越来越强。

今年山东平行志愿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志愿单位,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普通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96个,艺术和体育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60个。“专业+学校”填报模式使志愿填报更加精准,有助于促进考生的专业发展,专业满足率越来越高。从今年志愿填报情况来看,夏季高考普通类考生平均填报志愿数为84个,其中普通类报满96个志愿的考生158509人,比例为64.2%。考生前30个志愿投出10498人,占投档考生数比例为52%;前70个志愿投出182040人,占投档考生数比90%。

选考物理可报85%以上本科专业

公安院校因线上生源不足组织填报了二次志愿

各专业有选考科目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变化。李春光表示,高校基于专业发展需求对选考科目提出了要求,考生只有选报必考科目,才能顺利完成志愿填报。因限选物理科目的本科专业最多,加上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选考科目包括物理的考生,今年可以报考85%以上的本科专业。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提前批公安类院校因选考科目要求带来了较大变化。公安类院校招生专业基本分为公安技术类和公安学类,公安学类专业要求选考思想政治。今年因公安学类考生选考思想政治线上生源不足,有几所公安类院校进行了第二次志愿填报。

除此之外,今年高考平行志愿取消了院校、专业志愿调剂,保障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也给考生志愿填报带来了较高的要求。考生需要广泛了解政策、全面章程。目前已经出现了考生没有遵照招生章程规定导致退档的情况。

7.重庆(2020年)

重庆市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于8月8日正式启动,9月16日全面结束。

2020年全市普通高考报名28.3万人,在渝招生普通高校共1663所,各类各批次共录取26.18万人。按层次分,本科录取12.01万人,专科录取14.17万人;按类别分,普通类(含兼报艺体被普通类录取)录取19.55万人,艺术类录取1.43万人,体育类录取0.26万人,高职对口类录取3.39万人,中职直升及其他单考单招类录取1.55万人。

2020年录取总人数等创历史新高,录取总人数突破26万人,比2019年同口径增加2.4万人;本科录取人数突破12万人,比2019年增加1200余人;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录取4100余人,比2019年增加134人;全市乡村户籍考生录取人数13.5万人,城乡考生录取率基本持平;全市高中贫困考生(零就业家庭、农村建卡贫困户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录取17869人;高职对口类录取3.4万人,比2019年增加8000余人;中职直升录取1.5万人,比2019年增加2500余人。

8.广西(2020)

1.高考录取人数再创新高

2020年共有1925所区内外高校在我区招生,较去年增加68所,原始计划数36.89万个,较去年增加13.24%。本科提前批体育类录取2572人,艺术类录取14696人,军警类院校录取1075人;本科第一批(含预科)录取4.25万人;本科第二批(含预科)录取10.79万人;高职高专各批次录取13.17万人。

此外,已有13.7万考生通过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高职单独招生被提前录取。

2.贫困生专项计划完成率高

2020年正值脱贫攻坚决战收官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今年继续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中实施教育精准脱贫专项计划,共安排3000个招生计划,其中区内本科计划1295个,实际录取1295人;专科计划1705个,实际录取1120人。

为促进城乡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今年我区继续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实施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类专项计划。区内外高校通过三类专项计划共录取考生2804人,比去年增加88人,计划完成率99.69%。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共2280个,录取2271人,比去年增加15人,计划完成率为99.61%;地方专项计划共350个,录取350人,比去年增加90人,计划完成率为100%;高校专项计划共录取183人,比去年减少17人。总体来看,贫困地区农村考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进一步增加。

9.贵州(2020 )

9月18日,在省招委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内有关高校的全力配合下,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全部结束,共录取考生40.77万人。我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于8月8日开始,共开展体育艺术类本科院校,文史、理工类提前批本科院校,文史、理工类国家专项计划,文史、理工类地方专项计划、特殊类型招生本科院校,文史、理工类第一批及第二批本科院校,体育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提前高职(专科)院校,文史、理工类高职(专科)院校等九个批次(类型)的招生录取工作。

10.四川(2020)

据介绍,2020年全省普通高考报名67.47万人,在川招生普通高校共2193所,各类各批次共录取58.63万人。

就国家、高校、地方三个专项计划实施情况看,国家专项计划今年共有186所重点高校在川招生,实际录取4467人;高校专项计划涉及相关重点高校98所,实际录取897人;地方专项计划由省内13所高校承担,实际录取1705人,较上年增加95人。

为切实履行好“为党选才、为国选才”责任使命,相关部门着力强化招生信息公开和监管,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自觉接受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招生计划管理,经初步统计,今年共公示资格考生63.13万人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一律公开征集志愿。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共有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进行强基计划招生,招生专业为数学、物理、哲学、古文字学、核工程、医学等12个学科184个相关专业。我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入选。据统计,今年我省共有167名考生被31所高校通过强基计划录取。

11.西藏

2020年我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于8月6日开始,到9月30日圆满结束。2020年共录取考生28159人,其中普通生源录取23700人(普通本科12586人、本科预科128人、专科10986人)、部队生源录取294人(全部为本科)、高职扩招中职在校生录取4165人(全部为专科)。

编辑

12.河南(2020)

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录取工作于8月25日结束。参加本批录取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经河南省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高校,共计录取新生96958人,其中:文科录取15893人,理科录取81065人。

13.江西(2020)

录取江西省考生总数为389920名,其中本科录取考生162669名,高职(专科)录取考生227251名。按科类分为:文史类112499名,理工类166614名,艺术类26890名,体育类4915名,“三校生”5323名,高职单招、保送生等特殊类单招73679名。

14.安徽(2020年)

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报名人数1071万,比去年增加40万。我省报考52.38万人,同比增长1.1万人。我省采取积极有效举措,多方面争取优质计划。2020年全省共录取考生439485人(含应用型本科对口升学、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面向中职毕业生扩招等),较上年增录12349人,加上五年一贯制和高职三二分段录取21576人,综合录取率达到84.2%,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223084人(含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单招21人),较上年增录2043人。国家、地方、高校专项计划录取8014人,较上年增录269人。高职专科录取216401人,较上年增录10306人,其中,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录取92057人,面向中职毕业生扩招录取1903人。录取率与录取总人数、本科录取人数均保持稳中有增,录取结构进一步优化。

15.甘肃(2020年)

2020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为263142人,比去年减少3665人。在我省招生的省内外普通高校共2035所,较去年增加30所,计划招生274107名。除去高职院校综合评价已完成计划及保送生、残障生等单独招生计划外,我省向社会公布计划238650名。截止9月17日,我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考生224213人。

在各批次录取的考生中,按层次分:本科共录取119026人。高职(专科)共录取105187人。

按科类分:理工类录取104074人;文史类录取56410人;体育类录取1920人;艺术类录取13232人;中职生录取24763人;高等职业教育综合评价录取23703人;残障生及职教师资单招录取111人。

按省域分:省外院校共录取考生96072人;省内院校共录取考生128141人。

16.青海(2020年)

全省共录取新生5万余人,比上年增加1800多人;在青招生院校达到1421所,比上年增加193所。中职学校毕业生首次参加高考统考统招改革顺利落地,本科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合并工作取得应有成效。

17.内蒙古(2020年)

2020年普通高校在内蒙古自治区招生录取工作从7月26日填报军事、公安等院校意向志愿开始,于9月8日录取工作已全部结束。

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197901人,区内外高校共录取新生186592人(含高职单招28417人、三二分段8396人),按学历层次划分,本科95752人、高职(专科)90840人;按招生高校划分,区内127722 人、区外58870人。

18.新疆(2020年)

自治区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自8月10日正式启动,历时49天,至9月28日顺利完成。全国1677所在疆招生高校共录取18.95万人,录取率82.90%。其中本科层次976所院校录取8.11万人,录取率35.49%。

19.陕西(2020年)

2020年9月17日,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全国1635所普通高校在陕录取新生27万余人。

20.天津(2020年)

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本科批次B阶段征询志愿录取工作已全部结束,普通类本科批次B阶段共录取新生9230余人。

21.浙江(2020年 )

按照“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模式,2020年浙江全省共32.6万考生,实际招录30.77万人,总录取率达到94.38%,与去年基本持平,包括普通高考招生录取25.41万人,录取率为94.78%;单独考试招生录取5.36万人,录取率为92.57%。其中三位一体招生,在统考基础上突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长的全面而有个性的评价,53所试点高校录取1.01万人;高职提前招生实行“一档多投、双向选择”,42所试点高校录取1.86万人。

今年是我省按照2017年高考方案实施的首次招生录取,也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高考推迟1个月举行等特殊背景下实施的一次招生录取。我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重要窗口”意识,做好周密部署、严格执行程序、强化“专窗”服务,在平安考试、平稳选报志愿基础上,再次平稳完成高考招生。

今年第一段正式投档前,我省连续进行多次模拟和反复沟通,争取“双一流”大学增录我省优质生源。经过多方努力,今年“双一流”大学录取我省考生比去年增加100多人,高水平大学在我省招生人数实现连续5年增长,让更多考生有机会“上好大学”。教育部首次启动 “强基计划”招生,在我省录取新生289名;继续实施高校专项和地方专项计划,持续推进师范、基层卫生、农技等免费定向招生,保障优秀农村学子进入高水平大学学习的机会。全程一对一跟踪残疾考生录取,全省179名残疾考生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的172人全部如愿录取,无一人因身体残疾而落选。后续,部分高职院校还将面向退役军人、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农技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进行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