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两会后关于农村土地怎么改革

2023-11-29 00:30热度:1258

两会对农村土改做出的安排主要包括: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允许进入市场,和国有土地享受同等权利和同等价格;在明确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搞活土地的经营权的基础上,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三个主要方面。

具体而言,由于目前大城市土地供需矛盾仍较明显,因此,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和国有土地实行同等入市、同价同权就成为了农村土改中最受社会关注的内容。"农村集体建设性用地分为农民宅基地、农村公益性和公共设施用地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即乡镇企业用地三类。"陈锡文解释称,按决定规定,只有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才可以进入土地市场,和国有土地同权同地同价。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后续改革有何启示意义

通过阐述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演进,在梳理其发展进程之后,清晰地呈现出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实施情况,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革、探索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以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步建立,农户与集体之间采取合同制形式,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使生产经营的权、责、利相结合,收益与劳动成果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虽然土地流转还没有解除禁止,但是农户之间已有了自发性流转,平衡了农户之间土地权益问题。90 年代以来,中央颁布实施的农村土地政策多是围绕延长土地承包期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许可而展开的。特别是90 年代后期,中央更加重视土地对于农民所起的生活保障作用,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更成为促进土地流转的重要政策保障。自2000 年以来,国家通过立法,政府会议等多种平台再次强化土地承包关系的长久性,并赋予法律依托,也为农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明确有利的政策依据。
网上的资料,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