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如何提高宏观经济分析能力 知乎

2023-10-14 18:43热度:6066

做好宏观经济分析时最应该注意到以下八大问题:
(一) 准确界定每一个变量
有关金融和宏观经济观点的分歧, 多半是由研究所依据的统计数字不同引起的。来自不同系统的统计数字往往有统计口径的差异,有时候还需要选择替代性的指标,所以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在研究中都需要仔细审查。例如,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关于消费的月度或季度统计数字,而只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注意的是该指标不包括服务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月度或季度数据也主要是指国有经济及股份制经济的投资额,而不是全口径的。关于进出口的数据存在海关统计与国际收支统计的差别。国际收支的进出口均采用离岸价格,其中出口沿用海关的统计,进口则用海关统计的到岸价进口额减去运费和保险费得到。此外, 国际收支的进出口还包括一些未经海关的转口贸易和对商品退货的调整等。
关于若干比率性的数据更应当慎重使用。例如,人们常说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村的312 倍, 但由于我国居民收入货币化程度不是很高, 城市居民有很大一块隐性收入,因此仅比较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并不完整。又如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145, 或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是60%等等, 都是需要注明条件的,特别是不能简单地进行国际比较。
(二) 区分清楚存量和流量
存量是时点数,流量是一个时段内发生的总量。银行存款余额是存量, 一定时段内新增额是流量。资产类变量一般都是存量, 而收入和支出、收益和费用都是流量概念。经常有人谈到银行储蓄存款有10 万亿元没有被使用,这是完全错误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会被全部分配使用,不会有未被使用的储蓄,而保留在储户手中的是债权,是一个存量概念, 它可以随时兑换成现金用于当年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又转化为流量。之所以能够这样转化而不受过多制约, 是因为同时有人会增加储蓄。
有许多不恰当的概念使用或表述方法在研究中应该避免。例如说占人口10% 的富人拥有的财产在GDP 中占若干比例。这种说法并不恰当,不过可以说“相当于”,因为这两个概念一个是存量,一个是流量。
(三) 高度重视库存
前文已经分析了库存增加的宏观经济效应及其对金融的影响, 通过考察库存的变化就可以知道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的情况。事实上不仅宏观的库存指标有重要意义,每一个部门或行业的库存情况也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工业产销率、商业库存、石油储备、电厂存煤、粮食储备和农民存粮等, 都是事关国计民生, 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考察变量。
(四) 注意预期的作用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必须有效处理公众预期的作用。研究者要善于把经济基本面与可能的预期形式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市场供求不是机械的关系,而是人的活动,所以有心理因素发挥作用。通常,资产价格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 例如在理论上,股票价格应等于每股收益与贴现率之比。但当实际股价高于理论值时,如果市场参与者预期股价还会继续上涨从而大量买入则股价不但不会向理论值回归,还会出现更大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