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过去三年(14/15/16年),茶界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2023-07-23 07:59热度:5193

2015年末至今的中国茶界,可以说是动荡不安,市场格局正悄然改变。有人坚守,有人退场。眼看着他起高楼,眼看着他酬宾宴,眼看着楼塌了,多少有些无奈。造成今天这种局面,应是多年非理性炒作的必然爆发,好在危机中又不断出现生机。

过去三年(14/15/16年),茶界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事件一, 大益被市场抛弃现崩盘式下跌

今年,有关大益的八卦闹得很凶,行情屡创新低,众多茶品跌破出厂价,有些甚至从高点跌去四分之三,管道商和专卖店频频以受害者之姿跳出,搞得大益颇有强弩之末的悲怆感。大益的下跌并不意外,当今大益并非勐海茶厂,所谓70年悠久历史,实际灌水60年,勐海茶厂并非大益的前身,大益也未继承老勐海茶厂的遗产。2004年被博文科技收购之后,勐海茶厂已经散去全身功力,从此普洱茶便进入了炒作的万丈深渊。说大益茶好的多是不懂的,一旦懂了就会离开大益,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优质的产品终究会被市场抛弃。

事件二,祁门红茶现惊天丑闻

11月30日,一个名为“祁门红茶研究会”的组织被举报祁红传承人被推荐者资格造假,在茶界引起轩然大波!举报信中,九位祁门红茶泰斗级传承人,以实名签字+红色手印的方式,集体举报所谓的“祁门红茶研究会”背后则是祥源茶业,整个事件其实就是祥源与天之红两大品牌的明争暗斗。最后,一张信函,封住了所有人的口,正面的,反面的声音,戛然而止。整个事件,大家关注的只是八卦丑闻,深层次的非遗传承人乱象再无人去关注,当初那些义愤填膺的举报者也集体失声,事后再看,不过是一群替别人办事的打手。全国各茶叶产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个头衔争斗已经久,谁能取得这个头衔,谁就能名震江湖,掌握有更多的话语权。

事件三,大规模茶叶店现关门潮

茶叶市场“关门潮”并非一日之寒,大批店面倒闭,还有许多茶叶店在摇摇欲坠中苦苦支撑,有人质疑传统渠道已到了穷途末路,欢呼电商时代的到来。可是,传统店面对茶文化的推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电商只能作为流通渠道的一部分,好茶还是要在传统店面流通。

事件四,东莞大佬们集体抛售

一片茶叶也不生产的东莞,被誉为“藏茶之都”,历年收集的普洱茶已到了“可怕”的境界,形成了“云南产茶,东莞藏茶”的格局。今年东莞大佬们由买家转换为卖家,集体抛售中期茶,在普洱茶行情下跌时密集放仓,将给市场带来更沉重打击。

事件五,八马茶业挂牌【新三板】

中国铁观音第一股诞生12月8日,国内大型铁观音生产企业八马茶业正式挂牌新三板。再次引起大家对茶界资本之路的热议。茶叶市场有着巨大的容量,令国人尴尬的是,“七万家茶企抵不过一家立顿”。八马虽不算上市A股,但成功登录新三板,标志着正式迈入资本市场,有更多的资金干更多的事情,当然也有规范企业运作等一系列的好处,希望八马切切实实做出好茶,避免再因农残问题被媒体曝光,担负更多社会责任。

事件六,茶界最惊天地泣鬼神之争

老茶与健康这个争论由来已久,最近一篇《老茶邪气分类与化解》流传甚广,此文以一种超现实的方式解开了老茶界众多争论已久,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会说喝了邪气的老茶,被灵异物质串脉上身附体。一会又说喝了修炼得道的老茶,助其成仙得道等异象,正读到鬼吹灯之时,又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分析了“农残中毒表现”与“二次污染有毒物质中毒表现”。最后以一句“老茶界需要一个科学的真相!”的口号结尾,歪理学说强行披上科学的外衣,让人目瞪口呆,引来舆论褒贬不一,为平淡的茶界增添了一份乐趣。

事件七,央视曝光多家知名茶企上黑榜

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推出“验茶”专题,武夷星、八马等知名茶企上榜。曝光中,多种茶叶产品有明显的以次充好行为,存在污染物超标、使用多种农药等多项问题。这一系列新闻,再次将茶叶质量推送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农残问题再次将中国茶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件八, 茶空间流行

美女泡茶,则人皆棉麻茶服,再佐以可把玩的茶席小器物,日本、台湾、景德镇的柴烧,“禅意”的茶席、插花、香道,言必称师传于日本或台湾,这就是当今茶界涌现的许多茶席与茶空间的现状。仿佛一夜之间“茶专家”如过江之鲫,然而对茶本源知识的一知半解,加上以讹传讹的道听途说,中国茶文化的传承急待正本清源。

事件九,“曦瓜大红袍”百万装修

曦瓜大红袍是武夷山著名品牌,,曾获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今年4月份,福州首家“曦瓜大红袍”开业,但仅仅经营了几个月,这家耗资百万余元的门店就宣布关门停业并陷入纠纷。中国茶企业喜欢走上层路线,随着反腐败风暴来袭,三公消费的减少,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做老百姓喝的起的茶,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