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宏观经济学里的有名义货币供应量和实际货币供应量如何区分?

2023-12-02 16:10热度:2839

实际货币供给量是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物价水平确定的.当价格上升时,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会减少,因此货币的价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种依靠借贷资金的开支,如消费,投资甚至净出口等,则会下降.

宏观经济学,货币供给m=m1+m2?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宏观经济学中广义的货币供给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有三种途径:

  1、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2、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3、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