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哪些行业必须宏观调控

2023-11-29 15:17热度:9049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快,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平稳增长态势。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投资需求过度膨胀的势头继续得到遏制,结构调整在宏观调控中继续取得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产业政策在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增强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政策在调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去年以来,配合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先后制定出台了汽车、水泥、电解铝、钢铁、焦炭、电石、铁合金等行业的产业政策,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和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扩张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一项长期任务。而产业政策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目前,虽然投资总量与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瓶颈部门得到加强,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得到提高,宏观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增长方式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能放松,必须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防止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反弹,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一)不断提高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宏观调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把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落到产业政策工作中去。做到态度上要坚决,决心上不动摇,工作上不放松,确保实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为形成较长时期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创造条件。(二)正确选择调控时机、合理运用调控方式和科学把握政策力度。产业政策同其他经济政策一样,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存在适时、适宜和适度的问题,把握好时机、方式和力度,是做好产业政策工作的关键。首先是要“见事早、动手快”,正确选择产业政策的调控时机。审时度势,继续密切跟踪和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出现的问题迅速加以解决。其次是要“打组合拳”,合理运用产业政策的调控方式。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同时,也需要政策引导。第三是要“区别对待”,科学把握政策力度。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做到松紧适度,力求避免产业政策的实施在不同阶段一个样,对不同地区、行业“一刀切”。(三)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产业政策调控的做法。一是要加强政策和信息引导。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经常存在着均衡与不均衡、协调与不协调的矛盾。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产业政策必须密切跟踪、分析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做出准确、适度的超前导向,同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信息服务,引导社会投资结构和方向,提高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承受能力,调整经济运行态势。二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行业准入。根据总量需求和结构优化的要求,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把握标准,研究制定公正、规范、透明的行业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新建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不得核准、备案,禁止供应建设用地和提供信贷支持,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继续给予支持。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要组织实施已颁布的钢铁、电解铝、水泥及电石、铁合金和焦化行业的准入条件,贯彻落实清理整顿措施,继续研究制定相关行业准入条件。三是要加强产业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产业政策是一个系统,财政、信贷、价格等经济政策及工商管理都与之相互关联,因此,加强其他各种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等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系统功能,宏观调控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去年,国家发改委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并配套下发《当前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