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请大家说一下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个人观点!

2022-11-11 22:07热度:8455

笑谈姜维(很久以前的原创)我想姜维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一提到他,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英雄形象!对于姜维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姜维前半生的唯一一件大事,就是投降蜀汉。许多人认为姜维投降的过程是:打败赵云被诸葛亮看中—诸葛亮用计引姜维出城—用反间计使姜维没有归路—姜维投降。但历史上,姜维投降远没有那么精彩。据《三国志》的记载:“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所以,可以看出姜维很“倒霉”,大家都误会他,他没办法,只好降蜀,并不是诸葛亮使的坏!而姜维降蜀之后,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被诸葛亮看重,甚至达哪先问姜维。在《三国志》中,找不到任何姜维在诸葛亮北伐时出谋划策的文字。如果一些人用不写不等于没有的话反驳我,我也无言以对。但诸葛亮死后,姜维的确得到重用,《三国志》记载:“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而后,也就开始了他漫长的北伐生涯。提姜维的北伐,就不得不提姜维的用兵,姜维的用兵的却比诸葛亮要高!我们先看看姜维的战绩,“1、十年……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於洮西。2、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3、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4、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5、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锺题。6、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7、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於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8、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以上是姜维八伐中原的一些文字记载,不难看出,对于姜维的用兵《三国志》中有较详细的记载,而且姜维曾经打过胜仗(魏军败退。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等),夺过地盘(夺狄道)。另外《三国志》中姜维对汉中的看法,也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华:“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至于其中巧妙之处,知兵法者一眼即明,不作赘述。但要说的是姜维虽是军事高手,却不是政治高手。姜维连年争战,可谓穷兵黩武,这对蜀汉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终于,魏国开始有动作了——钟会、邓艾两路伐蜀。所以姜维连连失利,退守剑阁。剑阁这个地方易守难攻,钟会攻打了许多次也没有成功,准备退兵。这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邓士载偷渡阴平”!这个邓艾用兵要高于姜维,邓艾不止一次打败姜维,姜维的一举一动邓艾都能料到。这次邓艾就出了个绝招,阴平这个地方是没有路的,邓艾令士兵自己开路,沿着悬崖峭壁爬过剑阁,直入绵竹!诸葛亮的儿子诸葛蜒带领大军往绵竹抵抗,结果失败。刘禅就开城投降,蜀汉灭亡。而那时侯信息不灵,姜维这边得到的情报众说纷纭,有说刘禅跑到东吴,有说死守成都,有说已经死了。姜维这边搞不清怎么回事,就带着大军回到广汉、郪道一代看看怎么回事,结果刘禅一看大家都回来了,那好,一起投降吧。但需要声明的是:姜维早料到阴平要出事,上表要刘禅加兵驻守(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但刘禅听了巫婆的话,没有加兵!另外,从上图也可看出,魏国从各种不同的地方伐蜀,这在侧面解释了是否非要兵出祁山!人家能打进来,你就不能打过去?而此时姜维可以选择投向邓艾或钟会,为什么不直接降邓艾,反带着大军折回去投降钟会呢?我看姜维是觉得钟会有利用价值,钟会这个人是有反心的,邓艾虽然自高自大,但没有反心!邓艾充其量也就想当个易州王,而钟会是想得天下的。所以《三国志》写邓艾是“锺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是别人认为他有异心,而钟会则写“自称益州牧以叛。”可惜的是钟会不得人心,最后被魏将杀死。我看姜维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就是不得人心!不能容人!陈寿对姜维的评价是:“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三国志》中曾记载:姜维在想出兵北伐时,张疑提出现在魏国强大,不能北伐,姜维干脆不带张疑一起北伐,结果大败。而从那之后,张疑就没有被重用。也正因为姜维不看重人际关系,所以在钟会反叛时,姜维根本没考虑手下是不是想反,结果是一场空梦。由此,可以看出姜维是一个类似晁错的人。一心为国,自己的确也做的很好。但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重视团体,不看重政治,难成大事!广才天龙

就国人来说,老百姓最认可的智者形象,也许莫过于三国里的诸葛亮了。诸葛亮虽然已仙逝了许多代许多年,但他的英名却一直显赫于人世间;后世的一些心眼活泛、头脑灵光的人,常常被称为“小诸葛”或者“赛诸葛”——既然和“诸葛”沾上了边儿,就说明其聪明过人、非同一般了。  诸葛亮很有韬略。一部《三国演义》就把诸葛亮的韬略又发扬光大了许多许多。他身在隆中,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虽有治国安邦之本事,却不肯轻易出山,摆了个大架子等那刘关张三兄弟来三顾茅庐,方勉强答应;在和刘皇叔的“隆中对”中,他就把天下大事分析得头头是道。出山后,又屡建奇功,其神机妙算常使“鬼神皆惊”。文才出众的王朗是被他骂死的,武艺超群的周瑜是被他气死的。他活着的时候,一个“空城计”玩弄了司马懿;他死了之后,一个“迷魂阵”又吓坏了司马懿……不简单,真是不简单!  可是,诸葛亮最终的命运如何呢?他居然是被活活累死的!他累死前,也没有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终极目标——没有得到中原。为什么?依我看来,这里头除了天时、地理等诸多因素外,说白了,诸葛亮是投错了人。他虽然是“聪明一世”,投了刘备却是“糊涂一时”。这一时的糊涂却不可以小瞧。这一时的糊涂毁了他的一生!  唉!我到今天也弄不明白,这诸葛亮干嘛非要“知不可为而为之”呢?想那主公刘备,除了有个“皇叔”的头衔,几乎别无长处,其文韬武略根本不能与吴、魏两国的主公相比。他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关系亲密得连根针也插不进去,哪里会信得过诸葛孔明这个“外人”呢?因此,诸葛亮作为“外人”,根本就管不了那几个铁哥们儿。比如,荆州这样重要的地方,那么多人都想去当太守,可关羽要去,别人就去不成,因为他是主公的“二弟”,你诸葛亮是没有办法的,只有苦口婆心地劝说关云长要谨慎从事戒骄戒躁的份儿。这种情况,关二弟自然不会把诸葛亮的话当回事儿了,所以他敢大意失荆州。但是,关羽若不是被吴人擒杀,纵然败回蜀国,诸葛亮又能将他怎样?挥挥泪斩个马谡倒还可以,但即使是痛哭流涕想斩关二弟那也是万万不行的。  关羽不听他的话,张飞照样不听他的。诸葛亮再大的本事也没能管住一使性子就暴跳如雷的张飞。在关羽和张飞先后死于非命后,他们的大哥刘玄德就更是听不进诸葛亮的话了。刘玄德举全国之兵前去复仇,结果仇没报了,恨没雪了,反倒被火烧连营几百里。刘大哥本人不久之后也一命呜呼了。扶刘备时诸葛亮火烧赤壁折了寿,扶小“阿斗”时他火烧南王的藤甲兵又损了寿。到头来,刘备没扶起,“阿斗”也被他越扶越糟,一直把自己累死为止。  唉!再叹一声,他这是何苦呢!他要投,就投个真正的英主;起码不投刘备这样的一旦自己的利益受了伤害那眼泪就跟自来水似的“哗哗”下流的主儿;要么,索性躲在山影之中,修他和身、养他的性,种好他的几亩地,别管那么多,想来日子也美得跟神仙似的,多爽!  诸葛亮,你投错了主儿,你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