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美国打压中兴,这种不公平竞争会不会导致科技进步停滞?

2024-02-13 08:17热度:4500

我本来的专业就是电路与系统,对该话题比较熟悉,我来说说我的观点。先说结论:从短期看中兴如果拿不到美国的豁免,利润下降是大概率事件,甚至连破产都有可能。这些话其他人已经分析过了,我就不多说了。从长期来讲,将会让中国丢掉幻想,深刻明白所谓的国际分工,夯实自己的科技能力;此外该事件甚至会改变整个中国的大学教育和科研体系。

所谓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很多人以前认为就是每个国家想制造什么就制造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并且会最终消除关税,所有国家在目前的国际秩序下协同发展。经过这个事情才发现美国的自由贸易的真相是:美国主导高端和高利润行业,美国的核心朋友主导过时的技术和部分高端(主要是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其他国家就安心制造低端产品,并且市场向美国开放。最近二十年来,主要发达国家除了美国大幅度增加GDP外,其他国家都变化不大,甚至日本二十年来越变越少,其根本原因就是日本产业没有在高端产业形成垄断,只能从事美国半淘汰的机械和部分芯片设计(当然日本花巨资投入了细胞治疗,但是目前还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此外日本的机器人产业成功了)。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目前想向美国挑战,交锋肯定不可避免,甚至在有些地方被打败都有可能,但是我们会越打越强大,打破美国的高端封锁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有三个有利方面:一是我国每年毕业的工科硕士和博士远超美国并且质量也在提升(很多人说质量不如美国,但是数量都没有何来质量?数量上去了质量也会慢慢上去),二是我国专利申请量也超过了美国,三是我国的科研投入也逐渐接近美国,应该是未来三年内超过美国(科研实际讲究投入逐年积累量)。硕士博士相当于战士,专利相当于武器,科研投入相当于后勤,这三个方面做好了,未来前景可期。大家不要害怕,也不必被一时的挫折吓着。

其次说说芯片研究,由于芯片制造所需要的极紫外光刻机我国一直无法突破(目前有该技术的公司只有一家,就是ASML,总部在荷兰,由整个欧美大国投资,卖给谁不卖给谁都由欧美决定。据传:就算有一天能够卖给中国,还必须联网使用,所有的数据都必须回传回荷兰),导致我国最为先进的芯片工艺一直卡在28纳米(有人说22纳米也已经突破),与国际主流水平2到3代的代差,因此我国的芯片从研发开始都落后于市场,导致商业进展一直慢吞吞,经过这次事件后,我相信情况会有好转。但是该技术短时间无法突破,因此我国只有一边做一边忍耐。国家与国家的较量,周期都是百年起,我们不应该意气用事,太过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但是芯片制造作为我国最大的短板,也是最为重要的技术,必须攻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

从芯片设计来讲,由于芯片制造工艺跟不上,芯片项目以前商用价值不大。一般芯片从设计到实现最终目标,哪怕是重复别人的工作,至少都是3-5年,一次制造的经费至少3-10万(高端流片十来次才能达到原本的设计非常常见),因此很多小单位根本无法承担芯片研发的费用。就算是华为的海思,也花了近十年,前后几百个高级研发人员才能有成就。

考虑到芯片研发的漫长周期、高额投入和巨大风险,一般的公司不敢涉入其中。目前活得比较滋润的科技公司基本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和美国也有一些,但是近年来实力不断下降)。我国很多科技公司才刚刚开始在行业内敢露头角,目前主要做技术含量中等的系统集成,还没有大规模研发芯片的动力需求。因此我国的科技公司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是基本一致的。

目前中国芯片研究的主力主要集中在一些著名高校,研究的主力基本都是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是芯片研究通常需要多人通力合作,并且芯片设计创新的部分也比较少。作为硕士生和博士生个体,从事芯片研究研究最终很难完成论文发表的考核,因此选择芯片研发作为毕业课题的人数越来越少。此外近两年来软件研发的工资越来越高,工作机会越来越多。部分本来从事芯片设计研发的人心思根本没有放在芯片上(芯片不好找工作),反而偷偷学习软件开发。所谓天下无人不代码就是真实写照。如果芯片设计的培养方案不改,且芯片设计的工资低于软件,那么这个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综上所述,我国一是需要解决芯片制造问题,二是解决芯片设计问题。这两个问题难度都非常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但是也不要灰心,从目前的进展看,这个问题应该在未来5-10年内会有较大改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