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23-12-02 21:09热度:7076

国家通过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利率,才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增加市场货币的流通量.同时国务院通过财政手段来减少税收,让人民和企业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拉动消费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地发展以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冲击

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数不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它不属于财政政策,而属于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利率刺激了经济,是积极的货币政策。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你想想,对于老百姓来说,把钱存入银行也属于投资的一种,当存款利率降低了,将钱存入银行所能获得的利息就会变少,人们就不愿意再将钱放在银行,而会选择进行其他的投资,这样刺激了经济;当贷款利率降下,贷款成本降低,更多的人们就会的去贷款,就有更多的钱去投资,这也是刺激经济的行为。

为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国采取了那些具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对此作出评价?

积极的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和CPI持续高位的两难选择。
  政策微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基准利率,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到10%,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试行。
  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我认为:总体是双松,但货币政策放松必须是步伐缓慢,可以通过在放收结合中达到适当放松。财政政策则需要放松。
  1.GDP增速从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经济增长减缓,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失业及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放松货币政策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