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中国制造业目前处在管理红利时代,你怎么看?

2024-02-16 02:02热度:4809

管理红利时代来临

我们这里说的“管理红利”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通过管理水平提升而获得的企业效率提升。当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大企业从无到有,且规模不断扩张,管理方式从粗放向精益转型的时期,企业的效率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国家整体经济也将得益于管理红利而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在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的奠基人钱德勒等人研究的大企业发展史中可以看到,大企业的形成通常经历了从生产规模的投资,到对上游资源及下游市场的控制,再到组织架构转型这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大企业组织架构的转型,在美国1880年代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基本完成,并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通过咨询公司引入欧洲。到1960年代,西方大型跨国企业基本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管理组织方式的转型,形成了现代跨国企业的基本管理框架。在这一历史阶段,企业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各国经济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可以预见,中国经济也会经历这样一条曲线。过去十五年,中国企业的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中国五百强企业中,即使是排在最后一位的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年营业收入也达到了142亿元;而排在第一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则超过了1.9万亿元。企业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和地域也随之扩大。令人遗憾的是,企业规模的增长并未带来明显的绩效提升。(参见副栏“中国上市百强公司与美国上市百强公司利润率对比”)从副栏中可以看出,中国上市百强公司(如果不将利润奇高的银行包括在内)与美国上市百强公司的利润率存在巨大的鸿沟。而带来这种差异的,正是双方管理水平的显著落差。

我们可以这样做一个假设:如果中国上市公司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平均增加一个百分点的赢利,以2011年中国五百强企业总营业额36万亿计,赢利总额就将净增3,600亿。这就是管理红利的诱人之处。

管理红利的来源

那么,企业规模做大之后,如何能够实现管理红利?答案很简单。实现管理红利的基本途径有三条:第一,企业通过明确战略方向收获管理红利;第二,企业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管控方式收获管理红利;第三,企业通过引入最佳管理实践收获管理红利。

战略方向红利指的是企业通过明确战略发展方向,聚焦企业资源投入带来的管理红利。过去十五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面对大量的市场机会和赚快钱的市场诱惑,许多原来主营业务清晰的私营企业开始走上盲目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导致发展战略模糊,资源分散。江浙一带的私营企业,大多从原有主营业务转向介入房地产开发、私募股权投资等。

不光民营企业有战略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国有企业也是如此。由于历史原因或行政整合的原因,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转变导致国有企业涉及的业务领域混乱,各业务市场表现参差不齐。

与此同时,中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各个市场资源投入及专业能力的要求都日益提升。一旦面临市场竞争,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往往不如一个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专业化公司有优势。明确了战略方向,就能聚焦资源,从而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