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对宏观经济分析时,为什么“库存量”是滞后指标?

2023-12-02 09:31热度:1037

拿股市做个比方吧,股市经过长期熊市,刚刚开始走好时,是没有多少人炒股的;股市慢慢往上走的过程中,炒股的人越来越多;而当股市到达顶峰开始下跌的前期,炒股的人数达到顶峰。
这跟”库存量“是一致的,销售订单增长的同时,为了尽快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库存量较之销售订单增长得更快。
至于为什么会滞后,是因为预测。
仍然从长期熊市来分析,是由于一开始的盘整,无法确定是波动还是趋势的发端,等到趋势开始,已然慢了一拍。

论述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制约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把促进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与西方宏观经济学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完全一致。这种提法第一次明确地把就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置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视野之内。西方经济学把政府调节经济的目标界定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但协调这四大目标是比较困难的,有时会发生矛盾。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重点考虑的宏观经济目标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丁伯根法则,要实现这四个主要政策目标,政府就需要四个政策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汇率政策。除此之外,特殊情况下,也采取了一些特殊政策如限价政策。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各国常用的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英国年度财政预算都要在各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美国国会讨论预算时,总要修改与1946年就业法案不协调的内容。德国1967年的“稳定规则”提出,政府的财政政策目标是价格稳定、高就业、外部平衡、适度的经济增长,70年代初,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两位数的通货膨胀。70年代末又受第二次石油价格冲击,人们对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替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