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宏观经济改革变动对在证券市场有什么影响?

2024-04-26 07:08热度:5357

  宏观经济走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证券市场大盘走势的最基本因素。证券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
  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指数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繁荣时,股价指数则上涨至最高点。

  宏观经济走势影响股价变动,但宏观经济走势与股市趋势的变动周期不是完全同步的。
  2002年10月,两个数据在中国证券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个数据是200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一个数据是2002年1~10月上证指数跌幅达到7。9%,一正一负,宏观经济走势与证券市场走势看上去形同陌路,相互背离,让投资者感到困惑。
  实际上,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股票市场,都存在着各自周期性变化的特征。股市周期是指股票市场长期升势与长期跌势更替出现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即牛市与熊市不断更替的现象。

  以上海证券市场为例对中国的股市周期进行分析。中国股市运行的第一个周期,是从1990年12月19日的100点至 1996年1月的512点,其中,大牛市阶段为1990年12月19日的100点至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大熊市阶段为 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至1996年1月的512点。
  第二个周期是从1996年1月的512点至今,其中,大牛市阶段是 1996年1月的512点至2001年6月的2245点,从此股市出现了较大的下跌行情。同期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为:1978~1990年期间,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步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
  1991~1999年期间,中国经济先是快速增长,越过高峰后,以小幅缓收为基调,而且收缩期明显增长(从1993年步入经济收缩期开始到1999年底,7年内GDP增长率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波动较为平缓,但下滑时间较长)。进入200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结束了连续7年的下滑过程(1999年为 7。
  1%,2000年为8%,2001年为7。3%,2002年为8%)。经济周期是根本,经济从衰退、萧条、复苏到高涨的周期性变化,是形成股市牛熊周期性转换的最基本的原因,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这并不代表两个周期是完全同步的。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股市的波动也存在着自身特有的规律,在实际运行中,股市周期反映经济周期有着独特的特点,从而造成了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甚至背离的现象。

宏观经济改革变动对在证券市场有深远影响,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决定了未来若干年内股市的发展方向。

   *盘点2006中国金融与经济,预测2007经济重点。

  即将到来的2007年,上承中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结束WTO过渡期之年。在此关键时期,中国金融与经济将面临哪些重大挑战与关键机会?又将如何应对?

  为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金融项目将在年末力邀颇具影响力的问策者、CCER领军人物林毅夫主任及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第一人宋国青教授,共同盘点2006中国经济并对话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的应变之道。
  

  两位顶尖经济人物将就“2006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是否会继续以及应当以何种方式继续?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收效与否、经济增长能否加速?国有银行上市潮告一段落后的金融改革路径何在?人民币汇率爬行浮动是否会更具弹性?2007年宏观调控的大方向”等问题以专题讲授和现场问答的方式,为各位提供高屋建瓴的视角和独特的中国观察思路。
  

  同时我们也希望作为企业决策者的高管金融班学员通过这次学习,开阔思路,激发思维,扩展视野,形成正确的企业战略发展观并有效提升战略决策能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