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债券基金是利好吗?为什么呢?

2023-12-30 19:31热度:15482

评论员洢婷:

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债券基金是一种利好。

债券一般是采用固定票面利率来进行发行的而债券本身的面值也是固定的,也就是债券投资的未来现金流基本是可预期的,债券投资主要看重从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而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关系的。

货币政策宽松,那么市场利率下降,会导致债券收益率下降,债券价格就会上升,债券获利。所以债券价格的上升会间接影响到债券持有期间的持有期收益率,货币宽松政策使得债券到期收益率的下降,进而给债券市场带来更多的收益。

分情况来看,大部分情况均是利好。原因在于宽松的货币资金相当于买债资金多了,就会推动债券收益率的下行,也就是债券价格的升高,债券基金就会获利。

全球央行的宽松政策能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吗?

当前我国的疫情在强有力的政策管控之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邻国日本、韩国现在疫情形势还不甚明朗。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成事实,宽松的货币环境是经济可以快速恢复的良药。而就像生了一场病的人,想要恢复元气,需要的是温补而不是大补。宽松的货币政策也需要徐徐图之。

目前全球来看,央行普遍在推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开始实行的,因为全球的经济的下行压力较大。但是从货币政策的空间来看,欧美国家基本是0利率或负利率,宽松的空间并不大,而我国的余地会更大一些。

在金融全球化的当下,想要减少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央行的货币政策只是前提,最重要的是可以全球协作,从贸易上别相互掐架,集中科研力量尽快攻克疫苗问题。当然以上这些在政治博弈之下,可能没那么容易实现。

总之,恐怕全球央行的宽松政策还不足以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过从刚召开的ZZJ会议上的表述看,我国的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调节的空间,未来财政、税收、行业扶植的多项给力政策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加上政策给力,一定可以渡过这次危机!

全球央行采用量化宽松政策不是由于疫情影响才开始,而是在2008年年以来就进入了货币快速的道路。到了今天,全球的总债务达到了252.6万亿美元,全球总债务几乎是占到GDP的250%。这就是一个债台高筑的时代,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这次疫情给与了美国打击全球经济找到了一个切入口,这是一种趁火打劫的表现。美元在2015年进入了加息的通道,到了2019年初,由于美国的非农指数和经增长出现了乏力迹象,于是走回了量化宽松的道路。而这次疫情再次让全球经济陷入到了渺茫之中,欧元、英镑、法郎和日元也是纷纷下跌,唯独美元一枝独秀。

在金融领域美元凭借着霸权优势在搅动世界的经济,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也已经拉开了序幕!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蔓延,甚至世界卫生组织还发出警告:新冠病毒或永不消失。那么,一场比拼抗病毒疫苗的研发竞争,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药物资源、防病毒物资、医疗设备、大健康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竞争全面打响。这是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崛起的机会。

谁能够最早研发抗疫病毒,或者在大健康和医疗保障中取得产业链中的核心价值,甚至可以获得产业链不可替代的能力。那么,这就是一次竞争力的展示。

在2008年以来,我国的中低端产业快速流向了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而中高端产业却是部分流回了发达国家。虽然,在整个出口贸易上还是全球第一的位置,可世界工厂的产业链集聚地位却是有所下降。从这次疫情中也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在金融领域美元霸权的绝对优势依然存在,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也需要不遗余力地推进和发展,房地产终归是固定资产,而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才是核心竞争力!量化宽松不是长久之计,泡沫毕竟还是泡沫,最终必须用实力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