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蒙古国因何经济下滑?

2024-03-17 03:17热度:2932

一:选了个摔跤手当总统,不专业的人却管理专业的国家大事

二:站错了队伍,判断错了形势,选择跟随俄国而非跟我国加强合作

三:产业太过单一,作为内陆国家没有港口,出口命脉被把持

四:地广人稀,产业过于分散,而在今天的全球化生产效率下根本不可能与集群式的中国比拼实力,只能卖卖原材料啥的。

以下为个人观点补充与解释:

一:选了个摔跤手当总统,好比让个清洁工当县长一样愚蠢。试问一个不专业的、非科班出身的摔跤手,去治理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国家,其中涉及了经济、政治、教育等各大民生领域,没有在其中深耕过,还想揽瓷器活?我国大部分县长都是从底层一步步提拔上来的,这个国家让摔跤手当总统在我看来实在是有些滑稽和可笑。

二:与俄国经济往来频繁,因为历史的缘故,对我国态度不算太友好。前段时间疫情送羊的举动给很多朋友唬住了。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蒙古作为俄国与中国的过渡地带,拥有重要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且矿产资源丰富。对于我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陆上盟国,如果不是作,何至于此?

三:说白了就是一片大草原,除了养羊就是放牛,偶尔挖下矿。如此单一的产业在今天高度发达的全球化背景下,显得非常薄弱,受市场影响非常大。只能作为一个资源供应国参与全球经济,而蒙古语的语言背景对于他融入全球竞争也没有任何的好处。

四:1/4个中国的大小,只有我国1/400的人口,相当于广东省阳江市的人口数量。地广人稀,没有集群式产业,自然不会有产业优势,反向带动经济发展。

五:教育太过落后,经济又不发达。整个国家只有国立大学像个样,建筑什么的,也就相当于我国一个好点的县高中水平,很难出人才反哺国家。

曾几何时,蒙古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2011年一度达到了惊人的17%,然而前些年开始蒙古经济一落千丈,增速断崖式放缓。

面积更大、资源更丰富、人口更少的蒙古,即便是人均来算,经济发展程度也远比不上内蒙古地区,其经济发展走上了一条怪路。

按蒙古的条件,完全能够成为一个富裕国家,但蒙古的路却走偏了。

蒙古的优势要富起来,非常简单面积超过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蒙古,是全球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内陆国,而其人口非常少,至今也才三百万出头而已。

十足的地广人稀,土地辽阔,不仅如此,蒙古还有储量惊人的资源。

不管是煤炭还是铁矿,还有铜矿等,蒙古目前已探明的矿产种类与储量都位列全球前列,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因为出口资源而迅速致富,最典型的就是海湾国家与澳大利亚,蒙古的条件丝毫不差甚至更加具有优势。

不仅仅是矿产资源,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国家,蒙古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牧场,牛羊骆驼等大牲畜的存栏量都位居全球前列。

很多国家都很羡慕澳大利亚,觉得他们随便挖放放羊,就能过得非常滋润。

其实,蒙古的条件比起澳大利亚,根本就没差到那里去,即便不能发达,要富有也很容易,相较于澳大利亚,蒙古最大的优势在于更加靠近东亚各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蒙古与生俱来的各种条件,全都是能够让蒙古轻易富裕起来的,如果蒙古本分妥善经营,实在前途无量。

搭乘顺风车而迅速崛起的蒙古以前的蒙古,经济发展得不温不火,虽然不算差但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蒙古经济真正崛起还是在本世纪初期,尤其2010年前后。

蒙古的经济主要依赖于畜牧业与矿产资源的出口,而这两个经济支柱,都依赖于中国。

上世纪后期,中国经济急速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由于工业化推进,中国本身的资源愈发不足,对资源进口的需求猛增。

出于经济上的互补,蒙古开始搭乘上了中国经济这辆顺风车,走上了一条快车道,中国经济对于资源、原材料的胃口不断变大,蒙古赚得越多。

零八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开始振兴经济,而中国大规模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再次猛增。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蒙古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一下子蹦到了增速全球最高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其实这个时候,蒙古经济对于矿业的依赖,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畜牧业。

可以说,蒙古前些年经济的高歌猛进,与中国经济的强力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中国经济的强劲直接拉动了蒙古出口的繁荣,造就了蒙古的经济奇迹。

成也萧何,败不止是萧何最兴盛时期,蒙古一度被称作“草原迪拜”,国际上也普遍看好蒙古的经济前景,然而就在蒙古还沉浸在美梦之中的时候,彩色的泡泡破碎了。

从2014年开始,蒙古的经济增速几乎腰斩,不断下降,出口量剧减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蒙古的经济崩掉了。

本来地广人稀的蒙古,只要好好放羊就能过得不错,可蒙古却并不这么想。

蒙古矿业繁荣的时期,大量的矿产被出售给国外企业,蒙古本身的服务产业比例迅猛上升,这对于实体不强人口不多的蒙古来说,实在很危险。

此前,蒙古经济的极盛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对华出口,然而前些年,中国的经济开始大规模转型,很多高耗高污企业都被去除,对矿产的需求猛降。

由于市场的急剧缩小,蒙古的出口自然受到了阻碍,而习惯了卖矿赚钱的蒙古,一时之间无法适应缓和这股冲击力,经济出现了问题。

不仅如此,蒙古几次三番在国际矿业合作问题上反复无常,导致了大量外国投资者离去。

蒙古只有两个邻居,可俄罗斯本身就资源丰富,与蒙古存在竞争关系,蒙古想要出口矿产致富的话只能专心经营中国的市场,可蒙古似乎认不清这一点。

近些年,蒙古在国际上矿业合作布局频繁,大量外国企业都对蒙古的矿业很有兴趣,若是蒙古好好打理,也能赚很多。

可尴尬的是,蒙古好像不甘专伺一个大市场,总是想着自己的“第三邻国”构想。

蒙古不断舍近求远,强化与日韩还有美国等国之间的关系,甚至在商业领域屡屡变卦,反复的态度不仅没能得到更多好处,反而弄巧成拙,折损了自身的信誉。

蒙古经济的衰落是个显而易见的过程,原因也非常简单,本该过得非常滋润的蒙古,却因自己错了主意,把一盘好棋下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