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求一篇学习“汽车文化”的收获

2023-10-01 08:45热度:6095

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5月19日0时0分 来源:
《中国工业报》讯: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扬州市政府在扬州市举办了中国汽车产业经济发展论坛,来自我国政府机构及宏观经济、汽车行业的专家会聚一堂,对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电子化、新能源是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谈到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自强不息的必然途径时认为,首先是科技含量要高,未来汽车要装着车轮的计算机,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第二,经济效益要好;第三,资源消耗要低,中国是个能源匮乏的国家,在新能源发展方面要有所作为,到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要翻两番,而我国的能源只能支持翻一番,因此,节能和开发新能源是中国汽车发展的方向,节能的中高档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认为,电子化是实现我国绿色汽车产业的基本技术路线,过去10年,我国汽车排放物降低了90%,能源消耗减少了40%,安全性提高了1倍。他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将使汽车工业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开发新能源是我国能源结构决定的。
新木桶理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认为,汽车产业已经在重新定义区域经济,通过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而市场导向决定着竞争地位。
他指出,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为1:2 ,间接关联度则达到1:5,汽车产业的产值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2.5倍,汽车工业每增加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汽车产业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形成了最具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定制的条件。目前我国每7个人中就有1人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
在发展模式上,白津夫认为,市场经济首先要面临一个效率选择,不同城市发展是一个优势互补的过程,如果说过去区域发展通行的是传统的“木桶理论”,为克服“短板效应”,往往采取“取长补短”的方式来保持一种均衡。那么,现在则通行的是“新木桶理论”,既不都去造“木桶”,也不是以“短板”为标准看齐,而是根据各自的优势分别打造一块大木板,集合起来共同打造一个大“木桶”。这样就形成一种优势整合,形成资源培植的迭加效应。
他认为,汽车行业要促进理性投资。2003年1~5月,我国新开工汽车项目达34343个,其中隶属于地方的项目占87%,增速达40.6%;今年头两个月,增长势头持续不减,必须抓住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没有研发的优势就永远失去技术整合的优势,就将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
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在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第一,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建立,对中国汽车工业产生学习效果,如德国大众通过上海大众实施其零部件检验与质量控制体系,实际上影响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水平的提高。第二,在合资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管理者、技术工人,可以向其他企业流动,把其掌握的技术带到其他企业。第三,通过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国际汽车工业的交流,吸引中国在海外的技术人才以及华裔技术人才回国,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得到国际汽车工业最前沿的信息技术。第四,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汽车工业的分工,与国际汽车工业中专门从事产品开发、零部件开发、软件开发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产品。中国汽车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兼并、收购外国汽车企业和咨询企业获得技术。
在技术创新的目标和路径选择方面,赵英认为,从中国汽车工业目前的总体技术水平看,应当把轿车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开发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形成,作为今后10~20年的战略目标。
他认为有三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其一,追随跨国公司并逐步形成自己开发能力的路径。例如,可以采取一汽开发红旗轿车的模式,一面追随跨国公司,一面逐步把学到的技术转移到具有品牌的产品上去,在集团内部实现技术外溢。其二,通过与国际汽车工业的咨询、开发企业合作,或者对外国汽车企业、技术咨询、开发企业进行兼并,获得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开发能力。如上海汇众,通过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合作,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其三,基本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开放的环境中,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进行系统集成,形成自己的产品。
最后,他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市场竞争问题,因此,政府的政策选择应当是产业技术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