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2023-11-05 03:58热度:2923

农业机械化的前境如何,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可是在土地分散到户零散管理后,就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展,只有用小型的农机具,小四轮拖拉机进行耕种,因为地块零星分散,大型机械根本进不到地里面耕种,这就明显增加了农业生产出来的粮食的成本。

根居以上几十年|的实际实践经验己经告诉了人们的,过去的零散分散到户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实合我国的农业粮食生产,完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农民的收入。

根居我国的国情农业还是走集体主义道路,才是实合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只有走集体主义才能完全能使用大型机械完全代替人力耕种农业,减少人工投资,降低农业生产粮食的成本,我国的河南省南街村始终走的就是集体农业种植模式,已经是成功的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他们已经完全走进了小康生活水平,一切农民的生活费用集体免费分配供应,老有所养,所以农业只有走集体种植才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小打小闹分散管理种植己经完全不适应我国的农业出路和国情,也是严重制约农民经济发展的绳索。

所以要想使用农业全部机械化耕种管理,农业必须走集体主义、才是真正符合我国的国情的。

我国农业生产已由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为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的重大判断,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同时指明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时期。可以从四个方面认识把握。一是农机工业水平: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25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能够生产14大类50个小类4000多种产品,进出口总额近400亿美元,其中出口270亿美元,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二是农机装备水平:全国农机总动力近10亿千瓦,种植业亩均动力0.41千瓦,超过美、日、韩等国。农机拥有量1.9亿台套、原值近万亿元;三是农机作业服务水平:全国农机户及服务组织4249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7万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机耕、机播、机收、机械植保和机电灌溉作业面积合计超过63亿亩,农机化服务总收入5400亿元,成为农机使用大国;四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农业生产方式由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向以机械化作业为主。归结起来看,当前农业机械化渗入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农业产业链条的广泛领域,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意愿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农业机械化正在深刻引领品种选育、种养制度变革和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趋向。这一重大判断,也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起点,这也是《指导意见》制定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的主要出发点。

(二)《指导意见》明确了“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定位,赋予了农机化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指导意见》开篇指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负有重要历史使命,必须加快发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把握。

首先,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的重大部署,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必然会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生活方式、治理体系的转变,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重要支撑,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题中之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推进农业机械化有专节部署。

其次,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广度、深度正深刻变化。随着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农民劳动观念深刻变化,农业生产各领域加快推进“机器换人”稳生产、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农业生产方式加速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深刻变化。产业方面:从主要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正在从粮食作物加速向棉油糖等经济作物扩展,快速向养殖业、加工业拓展。区域方面:北方平原和旱作区等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正在加快提档升级,向全程化、大型化、智能化转变;南方水田地区、丘陵山区等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农业机械化需求全面、快速上升,尤其是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需求迫切。经营方面: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与规模经营加快融合,由产中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新型经营主体更加注重获取高质量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更加注重延伸机械化的价值链,更加注重高效率的作业服务和组织管理,“农机+农艺+农事”“互联网+农机作业服务”等加快发展。机具方面:对缺门机具和农机系列化的需求迫切,由关注价格向注重品牌、质量、舒适性转变,更加注重产品服务和可选、线上等购置体验,大马力、复式、智能等高端机具需求快速增长。技术方面:机艺融合、高效节本、绿色环保、智能安全、集成配套正在成为农机技术创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的基本导向。管理方面:管理领域、对象、内容、方式等深刻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需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方式增强管理的精准性、协同性、有效性,越来越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和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实现管理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第三,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适应乡村振兴和农民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三高三低”:从作物上看,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从产业上看,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南方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三多三少”:机具上,小马力、中低端机具较多,大马力、高品质机具较少;技术上,单项应用的农机技术较多,集成配套的农机化技术较少;主体上,小规模自用型农机户较多,规模化、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较少等。

总之,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巨大,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与质量不高并存。进入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业机械化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和需求结构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推进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这是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的主要原因。也因此,《指导意见》提出,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要认真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机装备的需求,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将其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

(三)《指导意见》释放了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大信号,并明确建立“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为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1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主要提出了重点作物机械化发展目标。《指导意见》明确了种植业各主要作物、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机械化和重点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如上表,释放了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信号,通过目标导向,引导社会预期,凝聚社会共识,引导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为加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指导意见》明确,建立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工作,认真梳理和解决突出问题,审议有关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点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和工作指导,破除发展中的障碍,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同时也明确省级政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经费保障,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