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美股走出8年来最大月跌幅,美联储还加息吗?

2023-11-04 21:19热度:7397

美股市场走出8年来最大月跌幅,但这是建立在美股市场走出长达近10年牛市的背景环境下。对于这一轮美股调整,实际上自高位调整还不到20%的空间,属于比较正常的回调走势,谈不上股市非理性大跌乃至金融危机的问题。至于美联储加息,则关注其加息的频率与节奏,但对于美联储的加息,基本上符合市场的预期,而未来美国本土的失业率、非农数据乃至整个经济基本面的状态,将会影响到后续美联储的加息频率,而股市的极端走势或多或少会影响美联储加息进程,但股市依旧属于经济晴雨表,而美联储加息与否,仍需要看本土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可承受的能力水平。

首先要明白,美联储不是美央行,美联储想加息必定有他道理。

美联储会继续降息,预计在十月份,你们怎么看?

美联储会继续降息,我同意这个看法,并且在九月份可能就会降息,但幅度仍不会太大。

在7月末降息的时候,鲍威尔态度强硬,降得不情不愿,并在降息后发表“鹰派”言论,指出当前降息只是加息周期中的一次调整,并不意味着新的降息周期到来。很可能在短期内就自己打脸,从美国提前结束缩表来看,美联储将从被迫降息,变为不得不继续主动降息。

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第一,经济衰退风险。在上个月美联储降息的时候,表明鹰派强硬态度,还能站得住脚,当时的就业率数据还不错,GDP数据也不算太差。但从接下来美国公布的相关数据看,PMI降至新低,实际PPI环比下跌。更为致命的是,在前几个月出现美国十年期国债与三个月国债倒挂后,8月14日出现了二年期与十年期的倒挂,反应了市场对未来悲观预期加剧,从历史规律来看,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增大,只不过存在时滞。

第二,贸易形式需求。美联储在7月31日十年来首次降息后,次日特朗普将贸易局势升温,美股大跌,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贸易摩擦为全球经济蒙上一层不确定性的阴影,而美联储首次降息幅度并不高,仅有25个基点,这对特朗普来说,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应对贸易影响,因而在月中的时候,决定将部分产品加征关税时点延后,就是为了争取美联储更大的利率空间支持。

第三,美股大跌倒逼。在美联储首次降息之前,美股一直在上涨,第一是依赖是几大科技龙头股的盈利驱动,第二是依赖上市公司的巨量回购推动,第三是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而美联储降息后,预期兑现,股市不但没涨,还出现大跌,中途有所反弹后继续大幅下跌。美股大跌会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同时因特朗普将美股与自身政绩深度捆绑,美股的大跌会让华尔街与白宫倒逼美联储降息。

因此,美联储极有可能在9月份进行降息,虽然特朗普声称美联储应降息100个基点,但美联储此次很大概率仍只会降息25个基点,并在年内再进行一次降息。目的是进行新的预期管理,在经济衰退的概率增大的情况下,表现出联储将会及时出手稳定的预期。

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美联储的降息可能会在9月和10月连续进行,而且概率还非常大哦。因为我们可以看到7月份的美联储其实已经出现了10年内的首次降息,并且被市场认定为“预防性降息”。(上一次降息是在2008年的12月16日)

这个“预防性降息”是为了防止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经济重大萧条,股市逆转下跌的提前刺激,想要振奋一下市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未来的9月和10月,再次降息的概率也就更高了。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还有其他的因素支持!

第一,长短期的美债和利率出现倒挂。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只要美债出现倒挂,就没好事:

第一次,出现在1990年前。美债10年和2年倒挂后,日本崩盘。从全球经济第二大经济体,原地爆炸,房地产彻底崩盘。

第二次,出现在2001年。当时美国纳斯达克的互联网如同如今的美股,及其强势。大量互联网企业就和今天的人工智能企业一样,大家都认为他们能改变世界。然后,倒挂后,泡沫就破了。一文不值2000年3月,纳斯达克最高是5132点。之后出现了倒挂,2002年的10月,纳斯达克跌到了1108点,纳斯达克跌去78%!!

第三次,出现在2008年前。马上就出现了次贷危机。美国先完蛋。马上欧洲完蛋。道琼斯从14000点,快速跌到6400点,跌去一半多!我国推行了4万亿,度过了那次危机。

而如今,10年期美债和2年期美债收益率出现自2007年10月以来的首次倒挂,这也被市场视为经济衰退的可靠指标。所以美国为了预防类似2008年,2001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出现,必定是要提前开启降息周期,维稳,提振市场的!

第二、美国的美债收益率与联邦基金利率出现倒挂!另一个美债倒挂的现象其实也预示着风险,就是当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与联邦基金利率出现倒挂的时候,往往预示着降息的周期开启。

在美国历史上几次显著的降息周期之前,都会出现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与联邦基金利率倒挂的现象。

根据2%左右的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水平,倒挂幅度达到50BP,需要降息2次才能解除倒挂。

如果需要维持50BP的期限利差,则需要降息4次。

而近年来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利差维持在1%以上,这意味着6次以上的降息。也就是说,算上7月份的预防性降息,现在也仅仅开始了一次,想要解除倒挂,还得需要5次降息,所以9月和10月的概率就相当大了!

第三、“失业率筑底+时薪增速筑顶”!从美国40年的数据来看:

当美国的失业率触及4%左右,甚至以下的时候;

当美国私人非农企业生产和非管理人员平均薪酬增长处于一个历史高位的时候;

两个数据就会出现无限接近,甚至交集,这个时候,“失业率筑底+时薪增速筑顶” 的情况就会出现,降息周期也就开启。

而如今,美国7月失业率维持在3.7%,非农部门当月新增就业岗位16.4万个,较上月有所减少。私人非农平均时薪同比增速3.14%,已连续4个月回落,现象已经极其明显。

美国1989年的降息,2000年的降息,2008年的降息之前都是如此。

因此,可以断定,只要这样的信号再次出现,意味着美联储不得不通过降息来拉开他们之间的差距。

“失业率筑底+时薪增速筑顶”的问题正在历史重演。降息的概率也在逐步增大。一般来看,“失业率筑底+时薪增速筑顶”组合将维持1年左右,随后伴随经济基本面持续恶化,所以,美联储想要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就大概率需要降息。

第四、美国二季度GDP增速放缓,各类投资均走弱。美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走弱,创2017年二季度以来新低。

2019年美国二季度不变价GDP环比折年率初值达2.1%,较市场预期1.8%高出0.3个百分点,较2019年一季度降低1个百分点。

二季度不变价GDP同比为2.3%,较1季度下滑0.9个百分点,并创2017年二季度以来新低。

另一方面,从美国的投资产品来看,除了住宅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扬,其余的固定投资,非住宅投资,建筑、知识产权产品,以及设备等均出现了下滑。

可见,在特朗普四处发动贸易摩擦的同时,给予美国的GDP和投资其实带来的损害还是不小的,预计未来美国的出口下行是大概率事件,投资收益和比重降低也是趋势。

也就是说,当前美国增长动力趋缓,经济放缓态势确立,虽然还未达到金融危机的萧条幅度,但是未来的衰退迹象非常明显。所以,需要美联储的降息,刺激市场,有效激发各类投资的回暖。

第五、美股股市出现牛转熊的迹象。从美国完整的兴衰史看,一个市场的市盈率,大部分时间在10-22倍市盈之间震荡。

低于10倍,则出现买入信号;

高于20倍,则出现卖出信号。

高于25倍以上,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而如今的美股三大指数均以超过了20倍的市盈率,并且达斯达克更是超过了25倍的市盈率。

美股道琼斯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了21.8倍左右;达斯达克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了26.4倍左右;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了21.82倍左右;

再加上目前的美股已经有了类似于2000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大跌前的两大征兆:

1)前期走出了大级别的牛市行情;

2)高位出现明显的滞涨和震荡;

所以,可以大概率确定美国股市未来走熊的概率非常高,并且下跌的幅度是很大的。那么一旦美股出现了巨大的下跌,美联储将不得不开始大规模、大周期的降息,从而维稳股市,尽量缩短熊市下跌的时间和空间。

第六、特朗普给予美联储在不断地试压!特朗普喜欢在推特上大声疾呼,对他的对手提出严厉批评,而最近以来,他一直都在直言不讳地表达他对利率上升的不满情绪。特朗普甚至还曾说过,美联储是他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对于美联储从未停止过试压,并且不止一次“炮轰”美联储,要求美联储降息,并且是大幅度降息。

而目的也显而易见:

1)特朗普督促美联储尽快降息,为的就是刺激股市,提振市场信心。

2)特朗普2020年就要面临总统连任的选举,之前他也扬言自己为了做总统已经损失了50亿美金(当然了,这是他自己说的,可能根本没有)。所以为了能够连任成功,特朗普必须靠着美联储降息来维稳美国的经济,以及美股的走势。

所以,在特朗普不断施压之下,其实美联储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未来的降息概率也是大概率升温的。

最后,我们来总结分析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美国现在的经济情况,股市走势,以及特朗普的试压力度来看,美联储的降息都是一个迫在眉睫,大概率的趋势了。

根据最新的芝商所“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为100%,其中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8.8%,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1.2%。

而10月是否会继续降息,其实很大程度上要看9月降息之后,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数据能否好转,股市是否企稳,失业率和经济数据是否可以提振。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仅靠9月的一次降息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说,在9月大概率降息之后,10月也会紧跟而上。而这样的降息很有可能开启美国历史上第五次的降息潮出现。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背后的真正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