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谁在倒卖我的简历?

2023-07-23 07:55热度:2417

如果说谁在倒卖他人简历的话,我看只有网络招聘平台和掌握着他人简历及资信档案的相关部门单位,唯有他们才具备这个条件和机会,否则,他人的个人简历或个人资讯隐私是不会被倒卖泄露的。我只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

谁在倒卖我的简历?

一是案例频发已成不争事实,据央视报道,在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里,记者向一位卖家支付7元,便得到了一份求职者发布在智联招聘上的简历。其实不只是智联招聘,在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上,企业账户只需支付费用,便可“很容易地大量下载这些类似简历”。事实上,类似问题早已不是第一次曝光。此前就多有媒体报道,比如移动通讯用户、银行客户、房售客户等等诸多个人资讯屡被莫名其妙的泄漏现象,而且,据悉类似网上信息泄漏都已见怪不怪了,并且根据已经侦破的案例表明,都是由于相关内鬼进行不法交易造成的,况且像这种倒卖简历、销售个人资讯的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条地下黑市产业链。如此严重的隐私泄露事件,不得不让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网络招聘平台和相关行业部门;

谁在倒卖我的简历?

  二是从网络招聘平台的服务程序上看,主要是匹配招聘企业和求职人员,构成求职者上传的简历被批量下载,从而产生了将其流向黑市交易的时空机会,而主要泄露源头正是平台上的企业账户。一些不法人员伪造资质注册企业账户,发布虚假招聘需求,然后批量搜罗求职者的简历进行地下交易。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求职简历信息,不同于人们注册APP和手机上户及银行开户时填写的一般信息,它不仅包含了姓名、电话等基础信息,还包括工作历史甚至薪酬待遇等系列更私密的信息,敏感程度更高,一旦发生泄露,后果实难估量。

谁在倒卖我的简历?

  三是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这些网络招聘平台并没有建立起和数据存储规模相对等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反而给隐私泄露大开方便之门。求职者的简历被泄露贩卖,直接原因,还是平台的前置关卡形同虚设,给了不法人员可乘之机。尽管几家平台在最新回应中都重点提到,对不法企业侵害求职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将严厉清查封禁。但平台自身更应首先当好企业资质的“审核把关人”才对。因为网络招聘平台作为网络运营服务商,应是人员简历信息的第一入口,对信息安全负有首要的主体责任。从体量来看,这几家平台都可谓是简历信息存储的“巨物”了,比如智联招聘就声称拥有1.8亿用户。可这些平台将用户规模当作一种重要的企业优势,意图突出其在匹配招聘企业和求职者上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也意味着隐私数据泄露的危险系数更高,平台更应该严格标准,加强审核,始终将伪造资质、套取简历的企业抵挡在平台之外;

谁在倒卖我的简历?

  再是几家平台虽然目前已作道歉,并在采取相关补救动作。不过,这种靠媒体曝光推动解决的被动治理方式,绝非信息安全的理想状态,保障隐私安全非得靠源头杜绝。源头杜绝既离不开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也离不开平台自身的高度自律。尤其是这几家平台此前好像都存有相应的“黑倒历史”,故而,个人觉得光有道歉是不够的,同时,平台还应修复公信,拿出更多诚意来叩问平台主体责任,倒逼平台自律,促使严格审核把关,将治理重心渗透到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比如到底是谁在伪造企业资质倒卖简历,大量的简历信息最终被谁买走了?针对类似问题,平台应主动配合相关部门顺藤摸瓜追查到底,直至揪出不法分子。唯有如此,才能震慑犯罪,确保广大求职者的个人简历信息或客户资讯不致成为黑市倒卖者们的围猎对象。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