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货币的值与货币数量的关系是什么

2023-07-23 09:40热度:7364

(1)利率决定理论。

①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论:认为,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和储蓄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下降;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当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相等时决定均衡价格。

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从货币角度提出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则为外生变量,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当资金需求等于资金供给时的价格。

③可贷资金论:同时考虑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来自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是正相关,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总的来说,均衡条件为:I+△Md=S+△Ms。这样,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

①IS-LM理论:认为,均衡利率由收入与利率同时决定。(见简答题1)

(2)货币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

①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得货币市场上资金供过于求,因此,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必然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②在长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效应,会使经济增长,总需求增加,因而经济社会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同时物价水平的上升,也会促使名义利率上升。但根据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在长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仅仅能改变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仍保持不变。

问得好!看得出是动脑子的。我来说说,总体上,红线部分是对的,黄线部分表述不是特别准确。

央行确实是货币的源头,是货币供给方,通过供给影响市场利率。黄线部分说到央行调整利率,那你知道央行是怎样调整利率的吗?央行调整利率的方法,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实现的,也就是说,还是通过货币的供给来影响利率的。

举例,若央行想降息,就用货币到市场上收购短期国债,国债回笼,央行释放出的是货币,市场上货币供过于求,(需求在短期内是很难瞬间改变的,而货币供给可以瞬间改变)利率就下降了,一直下降到央行希望达到的程度,或区间,央行停止购买国债,如果没达到,就继续购买国债。这就是央行“降息”的过程。加息的过程与之相反,是发行国债回笼货币。

一般人只是说央行降息或加息,其实在背后,央行都是通过调节货币供给的水龙头,达到加息或降息的目的的。所以大体上说,是货币供给影响了利率水平,央行也是通过货币供给来控制利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