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世界疫情,中国可否扩大内需挺两三年,达到经济不萎缩的目的?

2024-02-08 18:42热度:1908

不仅仅是世界疫情期间,也不仅仅是两三年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依赖内需,而且占比越来越大。

世界疫情,中国可否扩大内需挺两三年,达到经济不萎缩的目的?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一直把投资、消费、外贸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围绕着这三驾马车在转动。

世界疫情,中国可否扩大内需挺两三年,达到经济不萎缩的目的?

据国家统计局最近的信息,2019年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消费占经济增长的57.8%;投资占31.2%,出口占经济增长的11%。

世界疫情,中国可否扩大内需挺两三年,达到经济不萎缩的目的?

也就是说,2019年中国GDP达到了990865亿元,同比增长6.1%,出口拉动GDP增长不到1%。

消费依然是延续多年来经济第一拉动力的因素,但这还远远不够,更何况这一数据还把住房消费也算在了消费中。

为何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动荡,就会感觉经济不行了呢?

首先,看一下外贸在经济中的作用吧。

记得读书的时候,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中,就有20%投资、80%消费的理论观点,但对国际贸易并不是强调很多。

对外贸易占比较高的都是一些经济结构单一、资源出口型的国家,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亚洲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推出了出口导向型战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被誉之为“亚洲四小龙”。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亚洲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学习四小龙的战略,经济发展势头很猛,很有赶上甚至超越四小龙的势头,因而被称之为“四小虎”。

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下子把四小虎打回了原型。由于其大量吸引外资,而没有打下稳固的经济基础,弄得欠了世界一屁股债。

由于豹眼早期一直从事外贸,对当时的情况感受颇深。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尤为看重,当时豹眼很不理解。

中国的产品分为一等、二等、三等、次品等标准,一等品要保证出口,二等品大城市及特殊群体消费,三等品大众消费,次品在农村或地摊上销售。

如果搞到出口转内销的产品,那是很荣耀的事。如果能消费进口产品,那更是不得了。

豹眼结婚的时候,三大件中,电视机是21英寸的日本原装进口的日立牌,几年所有积蓄就买了这么个东西,花掉了3500元,当时的工资就是几十元。冰箱是合资的长岭-阿里斯顿,洗衣机是合资的全自动小鸭圣齐奥,这个配置当时是很牛逼的。

那时候,一挡货是进口原装,二挡是合资企业制造,三挡是国内名牌,这都是高档消费。

只要与外资、外贸沾边的都是高档奢侈品,普通消费者是沾不上边的。

外贸已经凌驾于国民待遇之上,这是严重的国民歧视性。

外贸在当时的确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绝没有那么玄,这绝对是外国的月亮就是圆。

那时候,为了获取宝贵的外汇,以进口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及高科技技术,不惜勒紧裤腰带扩大出口。

现在,国家的外汇都花不了了,都成为负担。外贸不能说可有可无,但仅仅是经济的补充。

国家几年前就提出扩大内需,这是很大的战略调整,是适时地风向标。或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恐怕从事外贸的人也未必理解的到位。

再看一下投资与消费吧

四万亿投资拉动,保证了GDP持续增长,但感觉仅仅是把房价给刺激起来了。

几代人在忙活一套房子,哪里还有闲钱消费呢?

房子的问题,过于敏感,特别是在疫情这个非常时期,豹眼就不展开细说了。

外貌是不行了,而且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也不会好的。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一些西方国家跟在美国屁股后面,整天的搞事,记吃不记打。像澳大利亚、新西兰那些国家,整天跟中国叫板。大家可能感觉不爽,但这将会是常态,关系密切了反倒不正常。这绝不是他们看美国的脸色,他们是在寻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听起来很美好,说到家就是一块蛋糕。你多了,别人必然会减少。动了谁的蛋糕,谁都不会开心。

这就是中国越来越难的根本原因,不要指望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老大就会改观。肯定会好一些,但绝不会乐观。

之所以总在说这些废话,是因为投资和消费实在是无话可说。

手里没钱去消费个球幺,投资来投资去,转来转去又回到房地产上去了。

这个大泡沫早晚要捅破,但还不会去主动捅破。

一家地产商破产了,物质不灭,总有另一家会接手,怕啥呢?

房子是用来住的,一千万的房子也是那百十平方,一百万也是那百十平方,就是个数字而已。

有人搞不懂,特朗普忒不靠谱,但支持率还不低。根本原因他在大把撒钱,看看他撒的钱,可怕啊,他是准备在满世界薅羊毛哦。

我们的经济学专家还在研究是不是应该发点小钱刺激一下经济,是不是应该全民免费医疗,是不是要扩大义务教育的年限,如此之类。

放弃幻想,发钱吧。

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大规模发放数字货币用于旅游、餐饮等专项消费,这才是王道。

社会主义优越性,不就是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吗?

疫情当前,世界一地鸡毛,此时不为,更待何时?

大量发放货币刺激内需,必要会引起通货膨胀,但也是稀释房地产占比过高的最好手段。房价不降,人均实际收入过万,岂不是感觉比房价腰斩要好一些呢?

对于有些专家,经济学家,实在无语,但还是祈祷一下,祝愿他们嘴下留德,请他们少说几句吧,对国家、对百姓还是负起一点点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