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2o15年中国十大外交事件

2022-11-11 11:10热度:7689

有了红场的前例,美国自然也不会待见中国胜利日阅兵,日本更指责中国阅兵是炫耀武力。但中国阅兵仍盛大召开,“阅兵蓝”如期兑现。国共老兵,天安门前更收获了举国的特殊礼敬。这其实也是在凝聚爱国共识,每一个抗战者,都是爱国者,他们的功劳,都不容抹杀。这同时更是对日本政客的一次有力回击,展现了中国人不容历史重演的决心和实力。铁流滚滚,军威雄壮,更为随后历史性军改奠定了基础。

  成就三:欧洲竞相向中国示好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曾响彻“打倒列强”的口号。列强中,除美国和日本,其他都是欧洲大国。但今年秋天,这些欧洲列强对中国显得格外客气。一把手对英国进行了超级国事访问,激动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当即宣布,要当中国“在西方的最好伙伴”。随后,荷兰国王、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纷纷到访中国,一时间,中国和欧洲的交往,真可谓是“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以至于有酸溜溜的西方媒体批评这些欧洲领导人是在集体“谄媚中国”。

  想想历史,看看现实,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欧洲各国对中国的喜爱,自然看中的是中国渐鼓的钱袋。当年将中国带入屈辱历史的英国,现在就还指望中国来投资修铁路;欧洲各国还很焦虑,因为他们彼此间还有竞争,毕竟订单就那么多,中国和英国交好,德国法国就有些发慌。但对中国来说,时时让这些国家感受到一点压力和紧张感,其实最有利于中国外交。这种西方对中国的“格外”友好态度,也算是一百多年来未见之变局。

  成就四:人民币加入SDR

  相比亚投行的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人民币加入SDR多少有些水到渠成、波澜不惊。但背后的意义更不容小觑,这是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成为金融大国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步。按照IMF的决议,现在作为SDR的国际储备货币只有五种: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其中人民币的比重一举超过了日元和英镑。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民币加入SDR,类同于中国经济加入WTO。简而言之,中国经济更深层次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人民币信用得到充分认可;当然,这也是一种压力,倒逼中国进行深层次的经济和金融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也大有裨益。

  未来,中国人在全世界用人民币畅通无阻,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为什么能这么顺利?既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世界需要中国有关,也同中国主动的外交布局有关。美国、日本一反常态没有杯葛,欧盟更主动大幅让出自己的份额。有为方有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