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24-05-23 09:54热度:4960

2011年我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201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既要坚持又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提升和深化,要结合国家发展任务进行必要的调整。主要应着眼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着眼于选择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公共投资项目,以支持我国长期发展。第二,着眼于支持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政策的实施,这既是国内发展需要,也是国际公约的要求。第三,着眼于保民生,特别是承担国家在社会保障上的需要。第四,着眼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以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消费需求。第五,着眼于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主要通过支持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实现,等等。专家指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围绕政府职能的需要,并重视促进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点,为此,必须要支持国家的改革部署,并贯彻财政体制的改革。
希望采纳

如何区别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讲的中性财政政策),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就是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在3000亿元左右。随着gdp的不断扩大,财政赤字所占比重会不断下降,预计2005年将降至2%左右。 调整结构,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如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保且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规模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投资规模,腾出部分财力用于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控支出增长,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此,一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各种漏洞,做到应收尽收。依法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控减免税。二要严控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三要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行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来替代一定的财政资金的增量需要。四要科学使用预算执行中的超收,一般不做刚性支出和投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