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计算机之父是谁??

2023-12-06 12:29热度:5532

现代计算机之父到底是谁?是莫科里和埃克特接受军方斥巨资支持发明的叫做ENIAC(埃尼阿克)的计算机,还是约翰·阿坦纳索夫在美国爱荷华州发明的第一台名为“ABC”的计算机。 今天,应中文IT专业社区CSDN和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的邀请,约翰·小阿坦纳索夫来到中国,向媒体澄清一桩历史悬案:他的父亲约翰·阿坦纳索夫(John Atanasoff),才是真正的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据小阿坦纳索夫介绍,1937年冬天,时任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的阿坦纳索夫,为了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复杂的方程计算问题,经过两年的思索,设计出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于1939年,与克利福德·贝里合作,凭借650美元的大学科研经费研制出一台被人成为ABC的完整样机。但是1941年,莫科 里在阿坦纳索夫家借住五天,借此机会,莫科里“窃取了”阿坦纳索夫的研究成果和想法,之后与埃克特一起制造了ENIAC并申请了专利,被世人称为“现代计 算机之父”。阿坦纳索夫当时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发明将影响到人类历史,以及可能的巨大经济利益,并没有为自己申请专利保护,他于1942年应征去海军服务,也无暇顾及此事。爱荷华州立大学校方也并未重视该发明,还命系里的研究生拆掉了ABC,以利用计算机上面哪300个在战争期间非常紧缺的真空电子管。如今摆在爱荷华州立大学ABC实验室供人参观的只是复制品。据小阿坦纳索夫介绍,1967年,霍尼韦尔公司作为原告,请阿坦纳索夫作为证人,起诉兰德公 司和莫科里剽窃阿坦纳索夫的思想并以此获得暴利。经过六年的诉讼和135次开庭审理,1973年10月19日,美国明尼苏达地区法院给出正式判决,推翻并 吊销了莫科里本应于1984年才到期的专利,判决说:“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想法是来自约翰·文森特·阿坦纳索夫。”随后双方均未进行上诉。小阿坦纳索夫认为,法院宣判的第二天,有关此事的新闻报道就被媒体对政治丑闻“水门事件”的炒作淹没。小阿坦纳索夫告诉网易科技,之所以在三十年后重提历史,是要恢复历史的真相,“当年胜诉后, 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媒体对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冲淡了人们对此事的印象。另一方面同时有很多大型计算机公司出于利益的关系,聘请公关公司去花钱宣传1945年才 是第一台计算机,我的父亲当时已经八十岁,他没有精力和金钱去和那些媒体和公司继续纠缠下去。”爱荷华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张可昭教授和清华大学教授、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的院长袁传宽一直在致力于澄清这一“历史误区”,袁传宽表示,希望能够去伪存真,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最新提出程序存储的思想,并成功将其运用在计算机的设计之中,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计算机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冯·诺依曼式计算机是1949年研制的EDSAC,由于他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贡献,因此冯·诺依曼又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CUI:冯诺依曼体系机构) 说到计算机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德国科学家冯诺依曼。从20世纪初,物理学和电子学科学家们就在争论制造可以进行数值计算的机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人们被十进制这个人类习惯的计数方法所困扰。所以,那时以研制模拟计算机的呼声更为响亮和有力。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科学家冯诺依曼大胆的提出,抛弃十进制,采用二进制作为数字计算机的数制基础。同时,他还说预先编制计算程序,然后由计算机来按照人们事前制定的计算顺序来执行数值计算工作。 冯诺依曼理论的要点是:数字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 人们把冯诺依曼的这个理论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从ENIAC到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都采用的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所以冯诺依曼是当之无愧的数字计算机之父。 根据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构成的计算机,必须具有如下功能: 把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送至计算机中。 必须具有长期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的能力。 能够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等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 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程序走向,并能根据指令控制机器的各部件协调操作。 能够按照要求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 为了完成上述的功能,计算机必须具备五大基本组成部件,包括: 输人数据和程序的输入设备记忆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完成数据加工处理的运算器控制程序执行的控制器输出处理结果的输出设备 %BC%C6%CB%E3%BB%FA%BB%F9%B4%A1%D6%AA%CA%B6/%B7%EB%C5%B5%D2%C0%C2%FC%CC%E5%CF%B5%BD%E1%B9%B9%B5%C4%BC%C6%CB%E3%BB%F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