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实施科技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3-11-05 12:07热度:4554

科技创新,关键在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以达到另辟溪径、缩小差距、后来居上的目的。这就是科技创新应遵循的原则。中国的资源有限,事事都创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弄清楚为何创新,怎样创新,创什么新,就显得非常必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需要有明确的政策规范。
创新需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妄,科技体制的创新和良好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决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主观意志办事之实,切忌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

促进我国农业节水发展示的对策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灌溉更是我们国家一种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同时,
也是目前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灌水方法,
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
90%
以上。我国则有
98%
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
经济实力不足,
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
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我国节水灌溉现状

近几年来,
我国高度重视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以节水挖潜改造为中心,
切实加强农田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是我国
节能产业
在农业方面的具体体现。

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节水增效示范、末级渠系改造、
水权转换等工程项目,有效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和利用效率。

在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种植区,推行了低压管灌、滴灌、喷灌等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
推动了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

拿四平辽河灌区为例,截止目前,全区共发展工程节水灌溉面积
10
万亩,总投资
2

万元。其中渠道防渗面积
1.1
万亩,低压管道灌溉面积
3
万亩,喷微灌面积
4
万亩。

发展地面软管灌溉、小畦灌溉等非工程节水灌溉措施面积
1
万亩。年可节水
4000
万立
方米,增产
1000
万公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缓解
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农工收入的增加和区域水资源平衡,
改善了
生态环境,拉动了节水灌溉设备产业的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

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

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
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
使作物经历有
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

二是应用
3S
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

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遥感技术
(RS)
和计算机控制系
统,
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
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
按需给作物进行施
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

这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

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

就是把生物学、
自动控制、微电子、
人工智能、
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
与设备,
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
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
达到最
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
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
综合利用。
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
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
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二是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尽管目前还存在
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是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
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

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四是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
应用专家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
控制
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
的重点。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一是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随着人口增加、

济发展、
社会进步,
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

因此,
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
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
技术,形成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二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

因地制宜,
继续普及与推广喷、
微灌技术。
在节水灌溉模式中,
喷、
微灌应用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
自动化方向发展。

灌溉渠系管道化。
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
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三是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

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
面广,
需要采用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
水平畦田灌溉技
术、
田问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
逐步实现田间

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四是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

非充分灌溉理论将与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及
“四水”
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
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

五是“
3S
”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

如果能在农业节水中推广应用“
3S
”技术产生的节水效能将是革命性的。

此外,
国外还出现了地面浸润灌溉、
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
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

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总而言之,
节水灌溉工程推广,
任重而道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
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