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为什么我感觉欧美的制裁对俄罗斯没什么效果?

2023-12-02 10:09热度:6657

自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美欧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就没有停过,至今已经持续了8年时间。

在经济上,美欧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贸易禁运,包括军工企业、高科技企业全部列入禁运名单;在旅行上,美欧西方对俄罗斯相关的机构和政府高级官员实施冻结资产、禁止过境旅行等限制措施;在军事上,美欧北约国家强化在靠近俄罗斯的波罗的海地区、东欧地区部署军事力量,提高军事威慑……

近十年的制裁,结果怎么样呢?

俄罗斯并没有因为西方的制裁而伤筋动骨,美欧西方同样没有帮助乌克兰从俄罗斯手里重新夺回克里米亚,反而欧盟国家还在继续与俄罗斯做生意,美国也不得不与俄罗斯打交道。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在被美欧制裁8年的背景下,仍然强势发动了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由于普京做出对乌军事行动的决定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针对北约东扩的强有力回应,我暂且把俄乌冲突定义为“俄罗斯保卫战”!

由此可以看出8年前美欧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全方位制裁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俄罗斯还是那个俄罗斯,普京还是那个普京,唯一的变化就是俄熊被逼急了,践行“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的思想,敢于拿起武器主动出击,以战止战。

况且,普京既然敢下令进军乌克兰,就说明了他已经做好了十全的准备,至少心里是有一定底气的,来对冲美欧西方将要发起的各种制裁浪潮。

我们从俄罗斯可供选择的报复措施来看看他的底气究竟在哪里?

第一:俄罗斯放弃与美欧西方的航天合作。现阶段,美俄欧日加五方共同运营国际空间站,其中俄罗斯负责多功能货舱、服务舱、万向对接舱、对接与储存舱、生命保障舱、科学能源平台等,只要俄罗斯退出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合作,掐断系统运营,立马就能瘫痪国际空间站在太空的运作,西方的太空探索任务将会功亏一篑。

第二:俄罗斯停止向美欧西方供应火箭发动机。纵观全球,谁的火箭发动机性能最优,非俄罗斯莫属,包括现在美国、欧洲等等大国都在从俄罗斯进口RD-180火箭发动机和NK-33火箭发动机,用于航天火箭发射。一旦没了俄罗斯火箭发动机后,西方追逐太空的梦想就会受阻,除非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进行研制、测试自己的发动机。

第三:俄罗斯面向美欧西方关闭全域领空。鉴于俄罗斯领土巨大的纵深,欧洲飞往东亚的最短路线就是经过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线,在亚欧贸易日益热络的情况下,欧洲无论是从东亚、东南亚进口或出口商品,都可以省下巨额运费。如若改道航线,那么燃油成本就会增加数十亿欧元,全都得由欧洲国家买单,甚至还会拖累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问题。

第四:俄罗斯向美欧西方停止供应油气资源。现在欧盟进口天然气中约40%、进口原油中约30%都来自俄罗斯,对俄能源依赖始终处于超高水平。俄罗斯完全可以根据欧盟对俄制裁采取断油、断气的反制措施,那就是欧盟的噩梦。

一方面,欧盟若是从美国、沙特、卡塔尔等油气大国进口,不仅要支付巨额的油气价,还要支付高昂的运输成本,那么油气商肯定会抬高价格压在欧洲普通人身上,届时势必会引发欧洲人的集体反弹。

另一方面,欧洲长期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建立有完善的储存、运输等基础设施,而从其他国家进口油气,必然会改变原有的运输、储存、分配方式,一整套系统下来,没有三五年根本完不成。

而俄罗斯没有了欧洲的客户,还有印度、印尼、中国等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买家,照样可以通过油气挣钱。

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昏招,欧洲人不是不明白。

所以,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战略纵深最优的位置、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核武库、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粮食、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在抵御美欧西方制裁方面拥有强大的抗击打能力,缓冲制裁带来的消极影响不成问题。

更何况,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早就对西方放过狠话:在国家生存受到威胁时,俄罗斯将保留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的权利。

这样一来,美欧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肯定会谨慎再谨慎,万一把俄罗斯逼过头了,他往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扔上一百颗萨尔马特核导弹,届时西方的神话也就彻底成了神话。

对俄罗斯来说,核武就是抗衡西方制裁最大的底气。

能源和粮食是主要经济命脉,俄都有,另外俄在冲突之前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包括收回黄金储备等等,欧美再怎么制裁也是效果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