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投

法国在战后欧洲联合中所起的作用。字数500--800

2024-03-06 23:36热度:4862

1945年,欧洲年结束了一场血腥和毁灭性的冲突,留下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就在一个新的国际紧张时期——冷战——开始之时,有些人很快就意识到,惟有欧洲各国联合起来才能使旧大陆恢复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是重建与和解的时候了。早在1944年3月18日的阿尔及尔临时咨询议会上,戴高乐就对战后欧洲的结构作了设想。他提出:战后欧洲要在共同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集团”。“它的动脉是英吉利海峡、莱茵河和地中海。”各种合作纷纷达成协议,有的受到美国盟友的支持(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有的是欧洲国家倡议的(欧洲委员会、欧洲煤钢联营)。这个时期思想上十分活跃,在如何达到欧洲统一的手段上有好几种思潮展开争论。有的主张搞联邦,有的主张政府间合作,还有功能派,等等。罗贝尔·舒曼是欧洲建设的创始人之一。战后初期,他说服欧洲人接受在繁荣、和平和民主中团结起来是生死攸关的必要性。最后以法国人让·莫内(Jean Monnet)宣扬的注重实效的逐步接近取得最为显著的效果,舒曼计划的方案,把法国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一些西欧国家(包括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也附和进来,他们同法国和联邦德国一起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该条约也被称之为《巴黎条约》。这个条约是西欧主权国家之间在一体化进程中签订的第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立法文件。该条约中明确规定煤钢共同体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这三个共同实际上是今后的欧共体以及今天的欧盟所确立的长远发展目标的雏形。 《巴黎条约》规定欧洲煤钢共同体设立4个机构,分别为:高级权力机构(执行机关)、共同大会(咨询监督机关)、特别部长理事会(成员国代表机构)和欧洲法院(审查执行机关的决定并审理违反条约的诉讼)。煤钢共同体的工作是成功的,在它的统一协调下,煤炭和钢铁这两种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在成员国之间的生产流转实现了有计划的优势互补,协调合理的资源和生产力配置使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普遍受益。但是,煤钢共同体由于受到管理领域上的局限,不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不过它的成功已经向世人表明主权国家的相互协作可以为共同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对那些一心想实现欧洲政治经济完全一体化的人们来说,这是个十分喜人的开始。有了煤钢共同体的实践经验,欧洲一体化的行动将以更加成熟的方式进行,也将吸收更多的成员国参与进来。 回顾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法国确实无愧于欧洲一体化的方向盘的称呼。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设想和方案有不少是法国提出来的。除了“舒曼计划”,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计划是1985年时任欧共体委员会主席的法国人雅克·德洛尔提出来的;目前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焦点的欧洲宪法条约也是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主持下制定的。 据德国《明镜》周刊披露,实行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设想也是法国提出来的。据说,在德国统一前夕,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在客厅的壁炉前进行密谈,商讨如何避免统一后的德国重走历史老路的办法。密特朗在苦思冥想后向科尔提出了“以马克换东德”的计划,即:如果德国同意放弃马克、实行欧洲单一货币,从而把德国经济完全地融入整个欧洲经济,使德国成为“欧洲的德国”,法国就同意德国重新统一。 这是一项既具有战略远见又富于创意的宏伟计划。欧盟各国把货币政策的主权交出去以后,为了有效地调控经济,各国财政政策的主权也将逐步交出去,到那个时候,欧盟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甚至外交、安全和防务等方面的主权也将逐步交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任何成员国除了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的联盟”的成员,别无其他的选择。这就是欧共体1991年通过的“马约”所包含的真正含意。 除了上述成功的事例,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有些一时遭到挫折,但具有远见卓识的设想和计划也是法国提出的。例如,1954年被法国国民议会否决的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就是以当时法国国防部长普列文的名字命名的;1962年被荷兰等国否决的政治联盟计划也是由法国驻丹麦大使伏歇主持制定的,因而被称为“伏歇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精神和许多具体内容后来都体现在法国长期以来积极推动的欧洲共同外交和防务建设中。

记得采纳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