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补贴下降、外敌入侵,国产新造车势力慌了吗?

2023-12-02 16:41热度:3179

补贴调整、合资进口EV的发力,这两点是造车新势力的催命符。造车新势力品牌是依靠补贴生存最严重的全新车企阵营,0起步、跨行业、组装车、低品质应该是这类车企的主要标签,这类量产车只能依靠共享出行勉强生存,补贴一旦缩水制造成本大幅上涨会是新势力的巨大压力,涨价连共享市场都会失去,不涨价等待的只是破产。

其次还有一些另辟蹊径但同样有诸多问题的新品牌,比如蔚来、小鹏、拜腾等,没有技术可以模仿特斯拉汽车通过性能掩盖汽车制造环节的某些不足,定位高端精准的吸引对电驱感兴趣但对技术比较“懵懂”的中产。然而这些品牌同样有很大的危机,尤其是在补贴调整之后。

以小鹏汽车为例,其量产车小鹏G3指导价已经高达22.78-25.78万,纯电续航仅仅351~365公里是极低的水平,在这一价格范围内这台车要直接面对的竞品车型是国产比亚迪唐EV600。补贴调整后G3价格预计上调2~3.4万,G3包括同类新势力品牌一旦与EV600的唐重合基本决定了命运。

以蔚来汽车为例,ES6指导价高达35.8-54.8万,纯电续航也仅仅是420公里起步、旗舰款也仅有510公里,对于一台国产高端SUV而言续航里程太少了。以ES6的定价要直面特斯拉,续航里程即使在伯仲之间但品牌影响力差之千里,如果model Y量产ES6也会凉透了。

至于补贴的调整蔚来很大气的说明了不涨价,然而使用镍钴锰电池、容量仅仅为70~84kwh,成本比26~36万的唐EV的82.8kwh相当,本就是暴利再涨价也不合适了吧。

这些新势力品牌从诞生之初就是资本的疯狂,似乎没有哪个车企是真正以造车为初衷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该依靠的仍是传统汽车制造商,新势力品牌只是特殊时期的畸形产物,补贴是它们的动力源,一旦这一动力的性能降低或者完全消失,这些车企应该会陆续消失。

国产汽车上百家车企导致资源不够集中、发展不够迅速,在达到某个节点时一定会出现一次洗牌,最终能省下3~5家乘用车企或联盟性质的大型车企可能性较大,新势力造车注定会是昙花一现;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