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在美国制裁下,已经完成工程总量90%的北溪2会不会烂尾?

2023-12-02 09:48热度:2346

北溪2号工程,简单说就是从俄罗斯通往德国,联接欧洲的一条海底输油管道。

这条管道不经过听命于美国的波兰、乌克兰,也就是说,这是德国与俄罗斯的直接生意,直接控制在德俄手中,不受其它国家干涉。

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目前已对参与北溪2号工程的公司、个人进行了制裁。

制裁的原因在于:如果北溪2号工程完工,俄罗斯向德国输入天燃气,那么俄罗斯的经济能力将得达加强,这显然是美国不愿看到的情况。 另外,北溪工程后面,是德国的大国强国之梦,现在在德国基本上是欧盟的老大,有了这条管道,德国基本上可以实现能源自由,不受掣肘,可以巩固、加强自己在欧盟的地位。所以,波兰、乌克兰、法国都反对德国俄罗斯强强联手的这项合作,他们觉的,自己在欧洲的作用在被削弱。 还有就是美国也想卖天燃气,并且想利用能源来牵制欧洲,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听命于美国。

俄罗斯、德国在能源上的合作,会发展到两国在其它方面互相依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削弱美国的领导力。

就目前来看,没有什么力量能让北溪2号工程停工、烂尾,除非美国退出北约、撤出在德国布署的军队,当然,这也许正是俄罗斯、德国求之不得的事情。

总之,北溪2号工程不会烂尾,围绕这条管道的博弈还将继续,会越来越精彩,如何演绎,请拭目以待。

烂尾倒不至于,但停摆是一定的,而且还会持续较长时间。

在广大群众为如何安全过冬而瑟瑟发抖时,远在亚欧大陆西端的欧洲也在能源问题上打得不可开交。

为摆脱过境天然气被乌克兰卡脖子的尴尬境地,让欧洲人民都用上便宜安全的天然气,俄罗斯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论证,决定绕开乌克兰,在波罗的海铺设海底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西欧的各个客户,于是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北溪”天然气工程。

“北溪”天然气管道(Nord Stream),也称“北流”天然气管道或北欧天然气管道),东起俄罗斯的维堡(Vyborg),西至德国的格赖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全长为1224公里,2011年投入使用,每年可为欧洲输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这就是北溪一号线。

虽然极大压制了乌克兰,特别是加强了俄罗斯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中的底气,但因为北溪一号线基本是加强了俄罗斯和德国的强强联合,对其他欧洲国家能源结构并无太大改观,最根本原因是北溪一号线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输气量越来越无法满足西欧国家逐渐扩大的能源缺口,于是北溪二号线呼之欲出。

北溪二号线大部分路段沿用了北溪一号线,长度同样是1224公里,连结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乌斯季-卢加地区(Ust-Luga)和德国东北部的格莱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输送能力为每年550亿立方米天然气。

和北溪一号线俄罗斯、德国、荷兰和法国共建不同,北溪二号线由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独家持股,并承担一半投资。而剩余投资则分别由法国恩基集团(Engie)、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德国尤尼佩尔公司(Uniper)和德国温特斯公司(Wintershall),这意味着欧洲五大欧洲能源公司都参与了建设,可见西欧方面对北溪二号线的重视程度。

而根据北溪二号线的设计,项目投资95亿欧元,预计2019年建成投产,将实现俄罗斯输气量的翻番。

因为不想在寒冬被冻成狗,北溪二号线项目落地时间也堪称迅速,2018年5月,北溪二号线开始在德国格莱夫斯瓦尔德附近的管道终点站动工,线路周边的芬兰和瑞典纷纷批准了这一项目,丹麦因环保方面的考虑始终未批准该项目,一度让北溪二号线前途模糊,不过最终丹麦还是批准了北溪二号线,于是北溪二号线马不停蹄地向前推进。

从北溪二号线动工前,美国方面就高度重视并不断敲打欧洲各国,甚至宣称“北溪二号线会让德国成为俄罗斯的人质”,但欧洲各方不为所动。在被无情忽略了很久之后,美国参议院在2019年12月17日通过了《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内有同意对“北溪二号”进行制裁的内容,要求施工单位立刻停工,否则将对其进行制裁,包括冻结其财产,阻止其入境美国等。

消息一出,Allseas集团立刻宣布投降,宣布退出北溪二号线天然气管道铺设项目,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洋油气田开发平台安装以及管道铺设承包商,Allseas集团负责波罗的海深海段天然气管道铺设,可以说负责项目难度最大的一段。Allseas集团的缴械,直接导致北溪二号线陷入停摆,而在目前项目方没有替代方案的情况下,北溪二号线只能暂时停工。

而这种结果无疑是美国想要的结果,而被横插一杠的项目相关国则是怒不可遏,尤其是德国。作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终点,德国也是俄罗斯天然气西欧区的起点,这意味着作为天然气中转站的德国能通过和俄罗斯隔空握手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大大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巩固德国在欧盟内部的领导地位。

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欧盟进口的天然气中有39%以上来自俄罗斯,输气量高达2000亿立方米,其中俄罗斯通过乌克兰过境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就高达1000多亿立方米,为乌克兰带来至少30亿美元的过境收入。

如此巨大的需求,美国怎能坐视不理?作为商人出身的总统,老特在地缘博弈开打前,首要关心的是美国的天然气销路问题。截至2018年底,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生产国,供应能力超过8318亿立方米,消费量达到8171亿立方米,共计修建了长达55万千米的输气管道,管道总长度位居全球第一。

但管道再长,也无法横跨大西洋送到西欧,美国只能通过船运的方式向欧洲输送,而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远高于欧洲,这对于年天然气需求量高达至少5500亿立方米的欧盟来说,超出俄罗斯天然气价格20%-30%的美国天然气价格高到无法接受。

所以,用脚投票的欧盟自然而然会选择俄罗斯,而且俄罗斯的管道运输势必比海运更稳定,优势更大,这让美国非常受伤。

对美国而言,其实欧盟不从美国进口天然气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美国天然气的产量大,需求量也大,能够出口的并不算太多,即便天然气管够也难以取代俄罗斯。美国只是单纯地不想看到俄罗斯通过管道向周边扩张。

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西方国家对欧洲的围追堵截可谓变本加厉,一度将俄罗斯逼迫得行将崩溃,直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才稍有改观。毕竟此时的俄罗斯已经沦为靠出卖资源为生,所以俄罗斯也只能通过资源扩张抢占更多势力范围。

而当美国想要继续穷追猛打时,猛然发现欧洲小伙伴们突然不给力了,因为反俄是工作,但大家还要吃饭,而且美国的饭还吃不起,于是俄罗斯自然开始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眉来眼去。

而能源也成为俄罗斯重新扩张的重要手段,通过管道的触角,俄罗斯伸向了西欧,伸向了土耳其,伸向了东方大国,可以说四面出击,而远离亚欧大陆的美国则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奈。

当前的北溪二号线工程,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瓶颈,理论上只要Allseas集团复工,北溪二号线就能马上跑完最后一程,但问题是Allseas集团如何能顶住美国压力是个未知数。

而即便Allseas集团“回心转意”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关,美国还面临着另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如果欧盟不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你让大家吃什么? 价格又高又不稳定的美国天然气吗?对美国而言,如果找不到替代俄罗斯天然气的第二方案,所谓的制裁终归都是一纸空文,因为强扭的瓜不仅不甜,还可能有毒,最后受伤的还是美国。

概括起来,美国对北溪二号的制裁,表面上是制裁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控股。但美国应该更清楚,俄罗斯是困不死的,没有欧盟还有土耳其,没有土耳其还有东亚,可供俄罗斯选择的选项还有好几个,美国无法对俄罗斯赶尽杀绝。

美国的真正目的,是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欧盟小伙伴,尤其是跃跃欲试的德国,毕竟只有德国服服帖帖,欧盟才会安分守己。但在生存问题面前,美国的制裁虽然虎虎生风,但却只能让欧盟喝西北风。

在美债缠身的情况下,美国是断然没有能力修建横跨大西洋的天然气管道的,即便修建了也不会比俄罗斯天然气更便宜。所以美国在北溪二号上的制裁不过是扬汤止沸,起不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说难听点,美国要是真有那本事,何须在项目到90%时才喊停?早干嘛去了?

所以,美国阻挡不了欧盟和俄罗斯的资源合作。而北溪二号事件作为美国挑衅俄罗斯与欧盟的操作,也必将和极限施压伊朗一样,以虎头蛇尾的尴尬结局收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