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24-03-02 07:02热度:473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某些企业中还相当突出。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目前我们经济的总规模,按GDP计算,只占世界总量的17%,但每年所消耗的资源性产品,占世界的比例,钢铁为30%,煤炭31%,水泥为40%,氧化铝为25%,据此可以看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严重不协调。
       如果不重视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日益严峻的资源形势让我们再次审视中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的发展观。
       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已经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瓶颈的严重制约,所以中央政府及时提出了科学统筹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节约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增长与节约并重,将节约资源放在优先地位,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投资扩张性转变为注重资源性,可持续性,杜绝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的经济在未来十至二十年内,保持较高速的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是扩大经济总量、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综合实力的内在要求,特别对刚刚迈进工业化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我们必须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优化结构、有质量、有效益的基础上,使这种增长能够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一味强调高增长,以GDP论英雄,那么,各级领导的注意力和着力点就会出现偏差,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往往欲速不达,还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一方面,GDP作为衡量经济总量的一个指标,既不能反映为经济增长付出的成本,比如资源、环境的代价,也不能体现国民收入分配情况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GDP增加多少与群众生活相关甚少,而群众更关心的是收入是否增加;另一方面,对GDP的过度追求,很容易导致不计代价、不考虑长远的片面增长,甚至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
       与以前的经济增长方式相比,经济发展方式不单纯讲究量的变化而更强调质的提升。它囊括了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科学技术的进步、体制因素的变革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领域的变化。它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发展可持续性、结构的协调以及社会和谐等等。
       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和目标是GDP的快速增长;而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标则是有利于人的发展,它摈弃了单一追求GDP的增长模式而引入了着眼于全局和定位于长远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浅层次上它改变了我国对经济增长考量的标准,在深层次上它则涉及我国的未来的发展、经济的安全、社会的和谐乃至事关整个国家的经济战略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解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足实际,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加以推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有体制机制作保障。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导向。它的指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领导干部的关注重点和努力方向,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体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的考评机制至关重要。
       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不仅要考核经济指标,更要突出效益、结构、环保等内容,特别是要把居民收入、民生投入、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民生指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加大考核权重。在一定意义上讲,民生投入有多少,是衡量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的硬指标,民生投入上不去,GDP数字再大也是空的。总之,要使各级干部在谋划发展和布局工作上,自觉地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
       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
       第八,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举全国之力,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不懈的艰苦努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
       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推进科技进步。
       一方面,科技进步既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标示了方向,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体制创新。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导致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国民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还要靠制度创新,要靠改革释放红利,要靠政策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