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要闻

号称“巨无霸”的A380客机为什么不适合飞国内航线?

2023-12-12 02:11热度:5875

谢邀!

目前国内航线的主力机型主要是波音737或者空客A320,甚至一些国际航线都开始使用这种单通道窄体客机,从而替代747、A330这类宽体飞机。题者也提到,A380是“巨无霸”,那么使用这种飞机,航空公司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也会承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当航空公司都开始琢磨使用“小飞机”飞国际航线了,那么用这种“大飞机”飞国内航线肯定是大材小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好像看上去,飞机越大,乘坐的客人越多,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越赚钱,其实不然。不考虑购买飞机的的成本、飞行的燃油成本、日常的维护成本等支出,我们先看看起降A380需要的条件,你会发现用A380执飞的话,并不是像想象那般容易(本人非航空专业人士,可能说的并不准确,也请专业人士指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空客A380是一个拥有500多个座位的超大、超宽、超高的客机,巨大的体积和高度,对机场的跑道、设施、设备、人员都有着高标准的要求。截止到2017年,中国229座机场中,能够满足A380起降的机场仅有20座左右,其中还包括应对突发情况备降使用的4E级机场。除了对跑道的要求,对机场的硬件设施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双层的登机廊桥、可以停下A380的停机位、相应的救援设备等,对于中国很多机场都无法达标,需要机场斥资改造,否则飞机飞来了,人都下不了飞机怎么办?此外,除了硬件设施,机场工作人员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值机柜台、行李装卸、客舱清洁、维护检修等,因为这么巨大的飞机的工作量是普通机型的几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的机场,硬件设施达不到,客流量更达不到,而大城市之间客流量大,貌似使用大飞机可以承载更多的乘客,但是却要以减少运行的班次为代价。在客流量大的城市之间,为了方便乘客,增加竞争力,高频率的班次要比低频率更有优势。以北京到上海的航线为例,共有43个航班中国航拥有16个班次,几乎从清晨到深夜,每一个小时都有一般航班,一方面两地客流量大、客流稳定,另一方面频繁的航班便于抢占市场,方便乘客选择。但是,如果航班换成A380这样的巨型飞机,势必每天就需要减少班次,拉长班次之间的时间,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乘客的等候时间,减少乘客的选择,另一方面也给竞争对手提供了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只有南航拥有5架A380客机。南航购买A380最初的目的,也是为了开辟以北京为枢纽国际航线,但是没有如愿,所以只得用这么大的飞机飞北京广州的航线,飞来飞去也不赚钱。其实不只是在中国,欧美国家航空公司也更倾向使用窄体客机,只要航程足够,都开始使用这些窄体客机飞洲际航班。

任何关于斯里兰卡的问题,欢迎向我提问,我是“最懂兰卡旅行的人”:斯里兰卡小妞。

感谢点赞,么么哒。

国内航线多为中短途航线,根本“喂不饱”A380这么大体量的客机。A380的经济航程一般在12小时,而国内航线通常在3小时左右,这大为提升了A380的油耗和发动机维护成本,而且过多的起降次数导致运营国内航线的A380每小时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南航是唯一运营A380国内航线的航企,2012年的数据显示,南航A380国内航线亏损1.5~2亿元。从2012年10月份,南航开始用A380执飞广州-洛杉矶航线后,整个巨亏的局面才慢慢好转。图、南航是唯一用A380执飞国内航线的航司

空客A380在长途航线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尤其在单程8000公里以上的航线中,A380的平均座位耗油量可比普通客机削减15%。在保证一定的上座率前提下,A380可以为航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南航和空客约以3亿美元的价格签订A380的购买协议,差不多折合5万元的折旧成本。

图、国内可以满足A380降落的机场屈指可数

空客A380的目标市场是为大型机场和超大型机场缓解空中交通拥堵。A380拥有比竞争机型更宽的座椅、更大的客舱面积,是全球载客量最高的客机,最高密度载客量达893名,三舱布局也有555人,这也带来一个负面效应,A380的翼展长达79.75米,国内满足A380起降的机场屈指可数。而南航在运营国内航线时,多执飞3小时的航线,导致客机起降频繁、油耗反而成为短板。

南方航空公司是我国唯一具有A380机型的航司,A380的最好航线选择是执飞从北京始发的国际航线,但这会对北京的“地主航”带来较大冲击,预计整个局面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后会得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