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融媒体中心重要性?

2023-08-01 03:08热度:6314

1. 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什么是融媒体中心建设,又如何具体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思想工作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1.1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巩固宣传舆论阵地的现实需要,是凝聚干群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基层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现实需要,是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美好生活追求的现实需要。要根据互联网变化的形势,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主动适应受众需求,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巩固舆论阵地。要把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想的重要举措,作为壮大基层主流思想的重要政治任务加以推进落实。把握领会好这一机遇,以大视野谋划,以大格局宣传,以大服务惠民,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强化顶层设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实施方案、扶持政策,提高建设品质。

1.2 必须坚持内容为主体

我们要坚持传播正确的理论,反映人民的实践。着眼于迎接全媒体时代,坚持“内容为主体”,最重要的在于内容生产形式的创新。具体到采编行为上就是要落脚于,加强新闻整合策划,提高版面语言策划水平,提高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力,力求在时政新闻的权威发布、深度发掘、精准解读上有新提升;及时梳理民意,夺取和掌握话语权,在社会热点的快速反应、深度分析、有效引导上有新突破,用良好的语言系统营造舆论气场,“讲好地方故事”,从而做到引导舆论、留住受众;注重新闻后期处理,做实、做短、提炼新闻点,认真做好标题,提高网络易传性,找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布的结合点;突出“走转改”服务基层,多接地气报道基层“草根”,“讲好百姓故事”,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

应对全媒体变革,既要解决技术问题,也要解决机制问题。作为内容和思想的提供者,传统媒体必须抓住当前稍纵即逝的机遇,在全媒体内容生产方式、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等方面主动求变。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厨房”,就是内容一次生产通过多个端口多次发布,从而实现融媒体时代的多样性传播。

1.3 必须要在“融”字上下功夫

要围绕“融”字做实做好文章,借鉴成功经验,抓好融媒体中心各核心功能建设,让融媒体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贵在坚持创新发展。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打破部门壁垒,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塑内容生产流程,打造发布平台。按照“策划、采编、发布”一条龙要求,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要改革编辑记者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调动编辑记者的积极性,打造一专多能的采编队伍。探索“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商务”运行模式,开通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项目,满足基层和群众多样化需求,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真正注意到、用起来、离不开融媒体平台。创新运营模式,拓宽业务融合,将媒体与政务、服务等业务相结合,提供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生活缴费等生活信息服务,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力打造新型强势主流媒体,更好地服务基层政府的中心工作。

1.4 必须实现人员技术高度融合。

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加强对采编播人员的招聘教育和培训,实现由单一性向全媒体型,专家型的转变。具备采、编、播、设计、整合以及新媒体传播的技巧和能力,释放人才活力,形成“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建设机制,为县级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其次一定要将县广播电视台、县党委政府开办的网站、内部报刊、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所有县域公共媒体资源合并在一起,打造县级意识形态舆论管控的阵地,思想文化宣传的阵地,政务服务的阵地,社会治理的阵地。最后一定要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一个解放新闻信息生产力的平台,打破原有各媒体平台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实现部门、人员和新闻资源的高度整合,实现所有平台后台生产工具的打通,真正建立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融媒体策、采、编流程,进一步推动内容、平台、渠道、数据、技术、人才、机制、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资讯平台的社交化、互动化、视频化,满足新闻信息的海量生产、海量传播、海量互动

1.5 必须要创新体制机制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贵在坚持创新发展,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在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的同时,探索建立有利于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必须要敢于打破体制机制固化的藩篱,大胆进行策采编发流程、组织管理体系、绩效考核机制等多方面的重塑与再造,探索建立规范、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推动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才能促进县级台和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打破部门壁垒,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塑内容生产流程,打造发布平台。按照“策划、采编、发布”一条龙要求,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要改革编辑记者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调动编辑记者的积极性,打造一专多能的采编队伍。探索“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商务”运行模式,开通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项目,满足基层和群众多样化需求,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真正注意到、用起来、离不开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