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小米宣布原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这将会给小米造车带来哪些改变?

2024-06-03 13:09热度:3784

处于人力资源搭建阶段,实车何时亮相尚未可知的情况下,我们很难预估单一指导型人才能为小米汽车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事实上,小米盛名可能有利于小米汽车短期内的市场吸引力,但造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亚迪都不能称作成功,而蔚来、理想、小鹏还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小米造车未必有什么胜算。

当然,挖来北汽极狐于立国做政委,或许能为小米汽车在资质申请、车型备案等方面作出贡献,但这只是基础之一。

你认为目前小米会不会生产汽车?为什么?

小米的雷军到访小鹏汽车广州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还对小鹏汽车量产版G3进行了试乘试驾。

其实,小米造车的事情,已经传了数年。多年前,小米申请了多项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包括车辆定速巡航、车辆操控、车辆导航、停车信息预测等十几个方向。

小米的专利包括,一种对车辆限速的方法及装置,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装置,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辅助行驶的方法及装置等等,基本是一些粗线条,有大致原理无实现方法的专利。

小米还与北汽谈过合作,当时有3.9万元,年轻人第一辆车的传闻。而此后一年,小米除了推出一款基于小米平衡车的卡丁车套件之外,并没有太大动作。

那么,小米究竟可能不可能造车呢?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会是小米制造吗?

小米自己造一辆车难吗?

小米在2010年策划造手机的时候,也是从零开始,但是小米造手机的难度并不太大。小米找来了周光平的摩托罗拉团队,依靠中国制造业在手机行业的积累,找了成熟的供应链,很快就攒出来小米一代。

在小米手机的背后是中国手机行业多年的积累,这种积累不仅能让小米造出手机,也能让罗永浩造出来锤子手机。

但是汽车工业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业,供应链复杂,造车流程耗费巨大,而且需要很长的周期,小米从头开始要设计制造量产出一辆车是很难的。小米在手机上的经验并不适用于汽车,手机的MIUI 可以快速迭代,出问题无非是手机死机重启,而汽车的可靠性要求远高于手机,汽车出问题是要死人的。

中国互联网造车相对靠谱的是贾总的FF和已经上市的蔚来,贾总的FF是设计水平最高的,花掉百亿,仅仅完成了样车就资金断裂,如今靠恒大接盘才能继续量产。蔚来汽车同样是烧掉百亿资本才做到小规模量产,这两家企业都经过了数年的努力。

比蔚来更晚的威马、小鹏,目前还没有小规模量产交车,只是排上了交付日程,它们烧掉的金钱同样是天文数字。

更重要的是,目前这几家企业没有一家能靠卖车盈利,能够上市靠资本市场运作的也只有蔚来一家。

小米如果从头开始自己造车,那会消耗百亿资金,耗费几年时间,造出来的车还未必卖的出去。而且能不能从资产市场玩“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游戏也未可知。

所以,小米自造模式基本是不可能的。

小米贴牌造车可能吗?

早在数年之前,小米就开始向小米百货公司进化。从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开始,有了大量的贴牌产品(小米在电饭煲后启用了米家品牌,大量贴牌产品使用了米家而不是小米。)

小米空气净化器销量不错,而实际上这是万利达代工造的。从移动电源到床垫,小米的很多产品都是厂家贴上小米标签,在小米渠道销售。

这种模式并不需要小米有什么积累,小米只要提出一些意见,参与设计就可以挂上小米标签。

对于汽车来说,这种模式也是可行的。无论是北汽也好,比亚迪也好,奇瑞也好,它们都有多年的造车经验,有完备的生产线和产业链。汽车企业拿出一款产品,与小米共同设计改进,然后挂上小米汽车或者米家的牌子销售,这是完全可以的。

小米事实上起到一个引流和渠道的作用,产品销售通过小米网站和小米之家,而实际的生产和维修保养依然是传统汽车厂商来做。这样小米就可以绕开造车的种种许可与壁垒,只要提供商标与渠道,分享利益即可。这种贴牌造车是完全可行的。

小米造车是学苹果吗?

小米手机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说小米模仿苹果。所以小米造车有人说是模仿苹果造车。

苹果造车这个事情一直是高度机密,秘密研发多年但是外界丝毫不了解苹果的进展。

苹果造车属于战略行为,苹果造电脑,造手机都是抓住技术进步的一个节点。当电子技术能造出微处理器,把电脑做到桌面大小的时候,苹果开始造电脑。

当电子技术能把高性能处理器装进手机的时候,苹果开始造智能手机。

苹果进军行业都是在颠覆时期,新产品相对旧产品有绝对绝对优势的时候进去,功能机和智能机都是手机,但是体验天壤之别,功能机一定会被智能机取代,是蓝海市场。苹果进入。

苹果造车也会等到颠覆时代,譬如L4级别无人驾驶实用化。苹果会在某项技术(芯片、算法)上占据压倒性优势。能够获得高额利润的时候才会进入。

小米的利润与苹果天壤之别,小米即使要造车也不会是苹果的思路。

上市后小米会去造车吗?

从小米一贯的风格看,是追求营收放弃利润的。就是说小米的产品价格比较便宜,低价求量,获取足够的营收。

小米的这种搞法并不赚钱,其秘密在于小米的定位。

在香港IPO之前,小米想过在大陆CDR,然后被证监会暴击。

证监会很尖刻的指出,小米互联网营收比例很低,为什么说自己是互联网企业?

这里的矛盾是估值问题,互联网企业通常市盈率很高,卖的是潜力。而手机行业,汽车行业估值往往不高(特斯拉除外,特斯拉是另外一个资本媒体的故事)

小米用手机的营收,按照互联网企业估值,它的市值就高的离谱。一家不怎么赚钱的公司本身却很值钱,这是资本市场的魔力。

小米参与汽车,无论是自己造还是贴牌,都可以把汽车的营收计算到小米公司的企业。这样一来,小米的估值就可以做的更高。

但是,目前的小米已经上市,市值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决定的。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是否承认小米汽车业务也按照互联网股票的估值来计算是个很大的问题。

小米上市后股价表现先扬后抑,手机营收互联网估值的算法,二级市场并不买账。重新玩一个造车游戏前景恐怕也不乐观。

所以,小米目前没有动力去造车,自造不可能,贴牌也未必有意愿。只有二级市场需要炒作,雷军能够把汽车相关营收成功转化为小米市值的时候,小米才会真的去涉足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