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修改的两融细则是利好吗?

2024-05-30 01:39热度:3874

8月2日《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同时指导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对融资融券交易机制作出较大幅度优化。两融新规将于8月19日起施行。

继周三晚中证金宣布下调转融资费率80个基点以降低证券公司融资成本后,周五下午证监会配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正式出台了新修订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对现有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作出了三大优化:

【1】取消了最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统一限制,交由证券公司根据客户资信、担保品质量和公司风险承受能力,与客户自主约定最低维持担保比例。

【2】完善维持担保比例计算公式,除了现金、股票、债券外,客户还可以将证券公司认可的其他证券等资产作为补充担保物,增强补充担保的灵活性。

【3】将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由950只扩大至1600只。标的扩容后,市场融资融券标的市值占总市值比重由约70%达到80%以上,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市值占比大幅提升。

【“一刀切“成过去式】

前两点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将原本的强制要求转化为证券公司自主风险管理的内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证券公司开展业务的自由度。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细则》中第二点优化的担保物条款也作出了相应修改,客户经会员认可后,可以将除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外的其他证券、不动产、股权等作为其他担保物。换句话来讲,房产等也可以作为两融担保物了,此举将大大补充担保的灵活性,要知道在我国,房产在国民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历史最大规模扩容】

第三点优化则更为直观,将两融标的由950只扩大至1600只。本次扩容是两融历史上第6次正式大扩容,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此,我们对过去大扩容的时间点做了图形化的处理,图上更清晰的展示了扩容前后A股的市场表现。

回溯历史,我们发现历次两融标的的扩容并不能逆转市场原有运行中的趋势。除了2014年9月的那一次扩容外,在其余几次扩容时,市场都相对较弱。有意思的是,虽然市场较弱,但两融标的的重点变化确实也在之后形成了结构性行情。例如在2013年1月份的扩容中,首次将部分创业板个股纳入,这部分个股大都在纳入后走出了一波较大的行情。再比如2016年12月的扩容,新增标的主要为市盈率较低、流通市值较大且市场表现相对稳定的个股,此次扩容数量虽然不多,但主题却是“大而美”,为2017年的蓝筹行情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回到本次扩容,我们发现有不少次新股调入,这在过往是比较罕见的,值得重点留意。具体到行业来看,新增标的多为医药和科技股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关注方向。

收紧是利空,扩大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