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孟凡贵的详细资料?评论一下~~

2023-07-23 10:47热度:1084

著名相声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孟凡贵(著名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郭德纲从基本功来说是个很好的相声演员,当然也有不足。侯宝林先生上世纪50年代曾经搞过净化相声运动,所以说传统相声里也不一定都是好东西,郭德纲说的这些传统段子不单是他会说,很多相声演员都会说,但为什么人家不说?比如旧社会一个王爷让一个相声演员不说一句话就把观众逗乐,就赏他一幢房子,结果这个演员在台上一下就把裤子脱了,台下笑了一片。
  现在这种东西不足取,要是那样,相声就和二人转没啥区别了。现在你再说一些擦边球的黄色包袱,可能会让平时过紧张生活的白领觉得过瘾,但这不是很好地继承传统相声,少了去粗取精的工序。

正方

相声原本如此

郭德纲在剧场里说相声,内容很精彩,票价却很低,让平民的艺术回归平民,这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不同的人在一个共同的地方共同笑,共同分享情感,是一种很珍贵很重要的经验感受。袁鸿

我听了几场,感觉挺好的,实在是现在园子中不可多得的演员,比一些大腕强多了。但与其恶炒,不如多给郭先生提出一些好建议,多出几个郭德纲,才能拯救相声。
  书到用时

逗不是相声的唯一价值,确是相声的最大价值,郭德纲实现了这种创值,别人呢? 赵士铎

反方

“过誉”难辞

假如您再用捧哏的家人做谈资,用相声的糟粕(咒对方的家人)为乐呵,在听者来说,很不舒服,毕竟是人家的父母家人,郭大哥,能不用这样的形式吗?七罪

喜欢郭德纲,不喜欢他上综艺节目。
  他在综艺节目里表现出来的笨拙,与相声演员在人们心目中应有的伶俐印象相去甚远。周禾

媒体显然评价过高,创新与“逗”完全是两个概念。郭的相声显然缺乏创新。王青苡

别老拿“荦素”来说事

郭德纲的最大成功是回归听众

早年间的相声都是撂地演出,观众不固定,收入不能保障,而且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相声艺人维持生计的只有两类,一类是有绝活在身;另一类是以低俗取悦观众,拿人体器官(有关性的)、父母老家儿抓哏的。
  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建国前相声已沦为“下三滥”的代名词。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宝林大师和老舍等人启动的相声净化工程改造提升了传统相声的品质,也使相声作为一门艺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相声要回归剧场这个倡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有人提出了。
  如今,郭德纲成功地把相声带回了剧场。

我很看好郭德纲。听他的相声,总的感觉有一股传统的味道。而且能领略到他在相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应当是非常热爱相声并且异常勤奋的人,同时天分很高。如果能这样发展下去,前途不可估量,绝对能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当然有不足,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郭德刚的惯口尽管很流利,但说得不清楚,吐字含混,而且给人一种很赶的印象,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分寸还不足。而听马志明的惯口,一下子领略到这是几十年如一日磨炼出来的功夫,快而不乱,忙而不累,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关于包袱,对于荤包袱我觉得没有个确切的定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男女青年搞对象,见面拉个手都跟做贼似的,您再看现在呢。那时,可能男的亲女的一下都算荤段子了,当然那时也不可能有这种段子。荤素的标准也不可能总停留在几十年前不变。

孟繁贵名不太经传,现在相声界真正“利用自己说相声”的没有几个,郭德刚算一个。大部分都是在“利用相声说自己”。稍有一点名气就脱离本行上下翻飞不务正业。两个大师走了,称的上艺术家的寥寥两三个。苏文茂算一个也年迈半隐退了。....

名字听上去一定是大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