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的体系有哪些

2024-06-03 10:03热度:1826

(一)宏观效益的综合指标
宏观效益主要评价一级政府财政支出对推动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发挥的效果和程度。可以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价:(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包括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及增长率,用来评价经济实力及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及人均国民收入,用来评价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程度。(3)财政收入及增长率,用来反映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率如略快于国民收入增长率说明财政支出有利于提高社会总效益。另外,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的增长,有助于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4)人均消费水平及增长率,用来反映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对提高消费水平推进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二)微观效益的分类指标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必须依据财政支出的不同性质、在不同领域的存在形态,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系列相关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各项财政支出效益的高低。
1、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评价
财政基建投资效益主要是指财政基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取得的有用成果之比,它反映财政基建投资领域全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包...(一)宏观效益的综合指标
宏观效益主要评价一级政府财政支出对推动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发挥的效果和程度。可以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价:(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包括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及增长率,用来评价经济实力及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及人均国民收入,用来评价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程度。(3)财政收入及增长率,用来反映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率如略快于国民收入增长率说明财政支出有利于提高社会总效益。另外,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的增长,有助于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4)人均消费水平及增长率,用来反映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对提高消费水平推进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二)微观效益的分类指标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必须依据财政支出的不同性质、在不同领域的存在形态,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系列相关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各项财政支出效益的高低。
1、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评价
财政基建投资效益主要是指财政基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取得的有用成果之比,它反映财政基建投资领域全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包括直接效益和最终效益。
(1)财政基建投资的直接效益——财政基建投资与新增固定资产的关系
财政基建投资直接效益= 新增固定资产/财政基建投资
财政基建投资直接效益高,表示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一定的投资增加较多的固定资产,或增加一定的固定资产耗费较少的投资。
(2)财政基建投资的最终效益——财政基建投资与新增GDP的关系
财政基建投资的最终效益= 新增GDP/财政基建投资
运用上述公式时,应该确定新增固定资产或新增国民收入中属于由财政投资所引起的部分。这样计算的结果更能准确、客观评价财政基建投资的效益高低。
2、科学研究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科学研究费的支出效益,就是如何用最少的费用支出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的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科学研究费支出所产生的科技进步来进行。即:
科学研究费支出效益= 科技成果/科学研究费支出总额
其中,科技成果包括每万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社会劳动生产贡献率、年授予重大科技成果、新设的重点实验室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当该项科技成果在凡是能够应用它的一切范围都得到应用,它的价值量充分发挥出来时,所节约的社会劳动总量或创造的超额收益总额就是该项科技成果的使用效益。
3、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教育成果就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知识的人才,直接表现为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数量。因此,评价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益,可以将支出量与合格毕业生数量进行比较。即:
教育支出效益= 教育成果(年合格毕业生数)/教育经费支出量(教育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总量)
4、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评价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可以运用行政管理费的收益弹性系数,它说明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相对变化与其收益相对变化的影响作用关系。即:
行政管理费支出效益= 行政管理费所得收益增长率/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率
该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行政管理费每增长1%,所取得的收益增长超过了1%,效益较好;弹性系数界于0到1之间,说明行政管理费支出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弹性系数小于0,则说明行政管理费增长不仅不能带来产出的增长,相反还阻碍产出,效益较差。
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行政管理费与财政支出或GDP的比例、行政人员与行政管理费比例以及其他相关物量因素所组成的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价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
5、国防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国防费支出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而用于与军事有关的一切耗费,包括军需品生产的耗费和军队活动的耗费,也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合理有效地运用政府所提供的国防财力。军力的增强和国家安全度的提高即是国防支出的效益。但应明确的是,评价国防费支出效益,不能单纯用经济观点来考察,节约费用并不等于军费支出效益好。只有在能够保卫国家安全前提下的节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约。
(三)对财政支出项目内容的评价指标
目前我国的评价指标方法体系主要集中在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上,而从国外的评价工作实践来看,对某项目的评价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有所反映:
1、过程评价,即评价项目决策的合理性,以及立项评估时所预测的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力等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并对施工效率、工程质量、投资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价。
2、经济效益评价,即进行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测算主要评价指标,如成本净现值、投资利润率等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国民经济宏观分析指标。清偿能力分析要计算项目的资产负债率。
3、影响评价,即评价项目的运营对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项目周边自然环境,以及对就业和脱贫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4、持续性评价,即评价项目完成后,项目所规定的目标是否可以继续,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发挥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