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农业科技园区成立的意义

2024-05-31 17:22热度:5899

很有意义。首先,发展农业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民以食为天嘛,一切为了农业更好发展的科研都是好的!其次,科技园是显示一个地区对农业重视及技术发达的标志。还有,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目前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 农业科技园成立的意义在于发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探索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路子,发挥了为农业服务的整体服务功能。特别在远景设计研究院做相关农业园区规划的时候更能体会到这点。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了当今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潮流。

现代农业产业园需要具备那些功能?

一是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现代农业产业园由于聚焦当地主导产业,要素资源集中投放在某个区域优先发展,同时产业集聚产生外部的优势和全产业链集约可控,一定会产生明显的提质增效效果。

各产业园选择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综合施策,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强化链条延伸和集约开发,打造产业集群,将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在区域甚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如福建省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标准化茶园1.57万hm2,茶叶产量约占全国的1/20,已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人才、电商等各类产业要素聚集的现代高效茶业示范经济综合体,安溪铁观音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

二是科技驱动更加有力

各产业园可以集中融合资源,搭建平台,与科研院校开展紧密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示范、推广,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目前,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有23个产业园拥有院士工作站,有7个产业园拥有博士后工作站,有12个产业园拥有国家级研发、试验、检测中心。依托这些科研平台,以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为手段,为产业园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贡献提升等提供技术支撑,产业园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

如陕西省洛川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为基地,组建了洛川苹果产业开发院士工作站,建成国家级苹果种质资源圃和国家级苹果选种场各33.33hm2,引进种质资源2000份,引进400个苹果新品种、品系、砧木和100个自优选系进行比较试验,培育出秦脆、秦蜜等5个新品种,取得免套袋、免人工疏花疏果、重茬栽培、矮砧宽行种植、以虫治虫生物物理防治等20多项重大技术突破。

三是产业融合不断深入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园科学规划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休闲、服务等功能板块,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产业间横向拓展,形成产加销、农工商、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打破一、二、三产业割裂形态,积极探索深度融合和系统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六次产业新业态。

如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陈皮”产业,建设新会(柑)陈皮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强化精深加工,形成茶、饼、酒、酱、酵素、调料、凉果等系列产品35大类、100多个品种,建设新会陈皮标准仓储中心,深挖陈皮产业生态、休闲、健康和文化价值,建成中国首个集陈皮交易、特色餐饮、休闲养生、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特色农产品商业文化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四是带动农民作用初显

全国许多产业园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务工就业等形式,推动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深化“订单农业+合同价收购+二次分红”利益联结模式,探索构建“大园区+小庭园”、“大产业+小业主”等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018年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比2016年增长27%,比各产业园所在县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同时,有19家产业园积极探索财政奖补资金折股量化等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增值收益,有效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

如湖南省宁乡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由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将4300万元财政资金通过合作社作为股权资金入股企业,以保底(5%)+浮动的形式参与企业年底分红。分红的20%作为村集体的管理运行经费,剩余80%按照向企业流转的土地、交售的粮食或宁乡花猪数通过合作社分给农户。

五是品牌建设实现突破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区域品牌”是产业兴旺的抓手。也就是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脱贫攻坚、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吉林大米、寿光蔬菜、盱眙龙虾、洛川苹果、普洱茶叶、横县茉莉花等等,都是典型例证。

在全国各大产业园,品牌建设贯穿其中,是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标志和抓手。

各产业园构建现代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大力推进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保护、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的产品品牌,归根到底的目的是,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中有竞争力,让消费者能够辨识和放心,这正是做品牌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2018年5月8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7月推出继2017年第一批、第二批之后的第三批国家现代产业园名单。2017年以来,各省响应国家政策,也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出了规划并推出扶持政策。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须具备7大条件

《通知》规定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标。通过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乡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带动各地加强产业园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通知》规定了创建的基本条件: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通知》规定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任务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设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二是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三是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区;四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五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