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疫情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2024-06-01 03:03热度:5797

2020年初的这场大瘟疫必将会载入史册,等到若干年后我们回头看时,会发现疫情改变了历史的轨迹。而要说到疫情后会产生的投资机会,不得不提到5G,我甚至认为,5G是这次疫情最大的受益者。

疫情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5G应用最大的两个难题“缺钱”和“行业应用难落地”都会被疫情改变2019年虽然是5G商用的元年,但是5G本身的推广却不大容易,非常多的问题制约着5G的快速发展。

疫情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5G推广最大的难点是“缺钱”

疫情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5G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昂贵的移动通信制式。5G基站的覆盖面比较小,单个基站的覆盖面只有4G基站的1/9,同时功耗是4G基站的4倍。也就是说,覆盖同样面积的信号,5G需要更多的基站数量和功耗。同时,在寸土寸金的一二线城市,运营商选址需要缴纳巨额的协调费用,而超大功耗带来的则是电力成本的开支大幅增加。2018年,中移动基站的电费就已经高达240亿,而盈利却只有1178亿,这还是在没有5G只有4G和2G情况下的电费开支,如果提高5G覆盖率,电力成本对盈利的侵蚀就更加巨大了。

疫情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而我国的三大运营商虽然是企业,但都不市场化,需要接受国家层面的直接领导。中国为了完成普惠型的移动通信服务,牺牲了通信业。在不断提高覆盖率的同时还要求“提速降费”,这就导致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提高的同时利润反而降低了,另外,随着互联网行业出现了大量像微信通话类型的应用,通信业的收入也进一步被挤压。

疫情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5G本身的投入就很巨大,再加上过去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主体通信业并没有从建设过程中赚到多少钱,再要投资上万亿人民币进行5G的建设推广,三大运营商根本承担不起。

疫情后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5G商用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行业应用的落地

5G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网络速度上4G已经够用了,5G的优势体现不出来。而5G的大量应用中80%都跟行业应用相关。对于运营商来说,如果自身投入巨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修建,却没有足够多的行业应用落地,投入就无法产出。也就是说,5G真正开始大量商用,需要各行各样的共同努力,只有行业应用足够多以后,5G才能真正迎来大范围的推广。

如果按照常规的发展轨迹,运营商缺钱和行业应用落地需要缓慢推进,现在有了新冠疫情的推动,两者都会提速。

新冠病毒的防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远超非典,再加上飞机、高铁、高速公路织成的密集交通网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迁移频率和移动半径,一旦病毒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全国各地几乎都出台了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全国人民一起“坐了个月子”。“坐月子”期间,面对生活上的困难与不便,很多人不得不改变过去的一些习惯。同时,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也让经济完全停滞了下来,政府和企业既需要为解决眼前的困难劳心劳力,也要为未来再次发生同类事情做足准备。

消费端——互联网向更多下沉市场渗透本次隔离不同以往,除了参与战疫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行业,几乎所有人都远离了工作。当绝大多数人都把时间留给“消遣"后,线上娱乐项目的需求超大幅度增加,过去各大手机app争抢的用户时间不再那么宝贵。

以《王者荣耀》为例,大年三十当天流水为20亿,比之前的单日最高流量——19年大年三十的13亿多了50%,而单月71亿的流水记录也极有可能在20年春节期间被打破。此外,甚至有近7000万人在网上观看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建设的直播视频,闲置时间之多可见一斑。

有了这些大量供应的”闲置时间“做支撑,给互联网向进一步的下沉市场渗透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被动隔离强迫客户完成了线下到线上的转化,助力互联网的进一步渗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消费端的互联网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几乎每一个容易搬到线上的线下场景都已经完成了这样的迁移。而剩下的领域被获客成本过高、客户习惯难以改变等原因拖累无法快速完成线上线下的融合。

这其中买菜就是一个典型的场景。全民居家隔离后,餐饮的需求一下子就涌入到了“买菜”和外卖上,每天午夜通过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成为了很多人这段时间的日常操作。

另外一个典型则是在线教育。疫情推迟了开学时间,学校和家长只能将教学转移到线上。经过无数老师和家长的深度挖掘,原先用于企业办公的“钉钉”被赋予了网上教学的职能,其打卡、多人视频会议、连麦、指名发言、去娱乐化等诸多功能简直就是为在线教育量身定制的。苦熬10年,钉钉终于在疫情的推动下迎来了它历史性的转变,迎来了流量的春天。相信疫情结束后,用钉钉进行远程教育的习惯会被保留下来,并且会有更多适合在线教育的app被开发出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新冠病毒靠一己之力完成了教育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

除了上述提到的两项,还会有很多特殊时期不得已而为之的解决办法被开发出来,使得一部分原先不愿意做这样尝试的人被互联网化。人一旦尝试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后就不会再回到过去落后的方式上,所以互联网化是不可逆的。这些不得已为为之的办法,在解禁后或因为习惯养成或因为感受到效率提升等种种原因被保留下来。

企业端——生产力场景开始从线下向线上迁移员工的居家隔离也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企业主们也在尽量尝试通过远程居家办公尽量减少损失。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因为机器设备的物理限制无法转移到线上,只能通过远程居家办公的形式开展一些文员类的工作。而对于贸易、广告、互联网企业来说,居家办公依然能保持正常的开工状态。但是居家隔离导致的分散办公会显著影响工作的效率,也是被形势所逼,很多中小企业开始选择在线办公类SaaS和多人协作任务管理工具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过往这些工具都是被政府或者其他行政单位采购的,疫情也推动了这些企业端的生产力场景往线上迁移。

和消费端一样,很多60、70后的中小企业主对于互联网办公并不感冒,通过疫情被动体验后,线上生产力场景的效率被逐渐认可,即使隔离结束了,这部分线下工作内容也会被加速转移到线上。

供应端——为应对劳动力波动进行智能化改造人员流动被限制带来的另外一个副作用便是劳动力波动。当前的劳动力是全国性分布的,比如浙江的工厂,有些工人是湖北的,有些是江西的,还有些是河南的,各地的解禁时间不同,即使浙江的工厂复工也可能会因为招不到人而无法正式投产。

对于外卖来说又会是另外一种景象,居家隔离后,市场的外卖需求是很强烈的,大量的餐饮会转移到外卖上,而外卖小哥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到岗,没有足够的小哥就没有充足的运力去满足外卖的需求。

短期来看,只要等到疫情消退重新复工,劳动力的缺口就会被逐渐补上,长期来看,这次疫情会给企业家们很深刻的教训,如何减少劳动力波动对自身的影响会被提上议题。制造业企业会努力通过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来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智能机器人置换普通劳动力的速度会加快。而在物流配送领域,无人配送车的投放速度也会加快,在本次疫情中,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京东已经开始在武汉地区投放了部分无人配送车满足物流的需求。

行政端——政府需要将智慧城市落到实处疫情对于城市治理上不到位的暴露也是很明显的。

即使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的武汉,在面对新冠这么大规模的传染病时也会有医疗资源被挤兑的情况发生,一旦未来在条件更差的城市发生同类突发事件时,情况会更加糟糕。

中国现在是一个14亿人口,城市化率超过60%的超级巨国,在如何管理好衣食住行以及为潜在灾备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首次碰到的命题,政府需要重新思考下城市化的规模和治理能力匹配的问题。在提高治理能力方面,提了多年的智慧城市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抓手。

尽管宣传了很多年,智慧城市也建设了这么多年,但是从武汉这次的表现来看,地方政府的信息工作还是很落后的,连最起码的公开透明都做的非常不充分。要提高政府治理的公开透明和协调组织配套的能力,信息化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通过大数据对人口流动的目的地和滞留时间的监控就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传染源的防控,又比如通过物联网和就能知道各地捐赠的物资滞留在哪里,尽可能让物资转移到最需要的人手里。

有了智慧城市的信息化改造,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政府可以提早获得各类重要信息,为后面防控手段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新增需求提高了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带来了行业应用的落地互联网向下沉市场渗透会大大增加通信设施的负担。根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月8日的最新数据,2020年春节假期(1月24到31日)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了271.6万TB,同比增长36.4%,除夕和初一两天的移动数据流量消费分别同比增长42.1%和40.8%,仅仅7天的隔离时间,网络流量的使用增长已经有了爆发式的增长。

居家隔离期间,承接这些流量的是光缆和家庭的wifi,等到居家隔离结束,很大一部分流量就会转移到移动通信设施上。尽管峰值流量会有所减少,但是总量相比疫情前有大幅上升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满足未来增加的通信需求。

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必然会推动行业应用的落地。以远程医疗为例,火神山配备了一批装有移动摄像头的医用推车,这些推车可进入病房近距离拍摄病患情况,后期也可以接入远程诊疗平台,远在北京的专家可以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了解病患情况,外部的病人家属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病患进行实时探视。这种设备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目前也只有5G能够支持这种4K/8K的高速传输与共享速度。

经济的重创需要大量投资来拉动,为5G的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疫情对经济的重创有目共睹,将近1个月时间的停滞可能会给GDP带来1-2万亿的损失,彻底打断了经济自2019年以来的弱企稳态势。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停滞严重恶化了企业经营效益和预期,也降低了居民收入的增速,推高全社会的债务风险,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政策进行有利对冲已经势在必行。

对冲政策涵盖的范围很广,货币政策上加大货币投放降低全社会的融资成本,财政政策上政府会增加赤字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来给经济托底。可以想见,未来一年会继续有高铁、高速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马,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成为一个新的选项。通过增加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5G的建设,既可以拉动经济也可以为信息化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而对于5G的推广应用来说,也就解决了资金上的问题。

新冠疫情,5G推广的催化剂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新冠疫情对于5G推广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既加快了工业应用的落地,又有可能会带来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5G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力度加强,必然会带来很多的行业投资机会。

喜欢请点赞,更多财经问答欢迎关注金融笔记的头条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