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生产规模是什么

2024-05-31 14:30热度:3692

生产规模是指一定量生产要素,规模的扩大,规模报酬出现递减,所以要保持适度规模,这就是适度规模经营理论。所谓适度规模经济, 又称经营协调相一致,保持成本与产出相一致和相协调的完美结合点,总之就是投入与产出要成正比,符合收益一致原则。

企业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又称生产控制。
生产管理的主要模块: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制造管理、品质管理、效率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士气管理及精益生产管理共九大模块。
生产管理手法
、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标准化在国内许多企业有体系、制度、意识上的障碍,但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实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目视管理均大有用武之地。在领会其要点及水准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目视管理将会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巨大的好处。   所谓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目视管理有三个要点:   (1)、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   (2)、能迅速判断,精度高;   (3)、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是通过"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摸、味觉)来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视觉"。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   3、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生产管理的具体内容有:基础数据维护、生产计划维护、下生产单、备料、领料、投料、退料、模具查询、工序记录、统计工时、生产下线记录、产成品统计、制定维修计划、报表输出。   1、基础数据维护: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有:产品用料构成、工时定额、设备信息、生产线信息、工序信息等。   系统支持基础数据的查询、打印、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2、产品用料:产品用料定义了每种产品的材料构成及用量,即: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哪些材料?要多少?当生产单下达后,系统根据产品用料表自动计算所需物料及用量。   3、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定义了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可以此为标准进行工时统计。   4、设备信息:设备信息记录了各种设备的基本信息,如:所在生产线名称、设备名称、型号、工作状态、责任人、安装时间、原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等,可为成本计算提供依据。   5、生产线信息:生产线信息记录了各生产线的基本信息,如:生产线编号、生产线名称、对应工序、安装地点等。   6、工序信息:工序信息定义了各道工序的工序编号、工序名称、作业内容。   7、模具库:模具库用于存放模具信息,如:模具编号、名称、规格、对应客户等,可以多种条件随时查询。   8、生产计划维护:生产计划来自:销售管理、生产管理本身以及库存管理,生产计划是下达生产任务的依据。   系统支持生产计划的查询、打印、修改、删除、追加计划等操作。   9、下生产单:生产单是执行生产计划的第一步,填写时可直接引用生产计划,也可手动填写。   生产单确认后,系统将依据产品用料表自动计算所需物料,生成物料需求清单。   10、生产备料:生产备料根据物料需求清单确定库存物料是否短缺,如果短缺,那么是外购,还是生产?外购多少,生产多少?   备料单确认后,系统将依据外购数量、生产数量,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   (备料过程)   11、生产领料:备料完成后,不足部分的物料等待采购或生产,已有的材料可先领取,以便进行生产,生产领料后即可进行生产。   12、工序进料:工序进料用于记录进入生产线各道工序的物料量,并根据领料量,计算物料剩余量。   (工序进料)   13、工序退料:工序退料用于将多领或错领的物料退还仓库,退料单确认后,物料直接入仓。   14、工序记录:工序记录用于对产品生产的每道工序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及时了解产品的完成情况。   系统支持工序记录的查询、打印、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   15、工时统计:工时统计依据工时定额,计算并统计产品生产的人工工时,以便计算工人工资。   16、制定维修计划:维修计划用于制定设备的短期、长期、临时的维修计划,以便及时、准确、高效地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7、生产月报表:生产月报表对当月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的信息有:材料名称、单位、投料量、使用量、废料量、材料利用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