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俄罗斯为什么不灭了格鲁吉亚?

2024-05-30 23:20热度:4703

2008年8月8日凌晨,此时的普京总理可能还在睡梦中,准备养好精神出席晚上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不料,噩梦突然传来,格鲁吉亚军队不宣而战,迅速击败了享有自治地位的南奥塞梯的武装,并包围了南奥塞梯自治州的首府。不仅如此,格鲁吉亚还在美国的支持下,攻击了身在南奥塞梯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导致俄军多名军人死伤。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鲁莽开战、闪电出击,格鲁吉亚或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做出了连美军都不敢干的事,那就是攻击俄军。

果不其然,格鲁吉亚开战带来的结果就是俄军在当天下午就派出了海陆空大军向格鲁吉亚合围,格鲁吉亚空中的飞机被击落,地上的坦克成了俄空军的活靶子,直接杀到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逼得格鲁吉亚服软。

最终格鲁吉亚以死伤一千多人的代价让世界各国明白了跟俄军开战的下场。原来属于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阿布哈兹也被俄罗斯从格鲁吉亚给剥离出去了。

俄格之战,格鲁吉亚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时候人们在想,既然格鲁吉亚挑衅在先,俄军在拥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为何不趁机灭掉格鲁吉亚呢?

我想主要有三大因素:

第一:格鲁吉亚并未攻击俄罗斯本土。此番格鲁吉亚的进攻重点是境内的南奥塞梯自治州,开战的初衷是为了收回南奥塞梯的控制权,归根结底是为了格鲁吉亚的统一,这事本来是“正义”的行动,应当不会受到国际谴责。

但是亲西方的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太过于相信美国,把美国的口头支持当做是金牌令箭,而且还用在了俄罗斯身上。结果倒好,俄罗斯就有了出兵的理由,你格军不仁,就别怪我俄军不义。

俄军派出大军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实施格军对俄军袭击的报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出兵的机会强化对南奥塞梯以及阿布哈兹地区的控制权,不至于落到格鲁吉亚手中。毕竟格军没有攻入俄罗斯的本土,那么俄军灭掉格鲁吉亚不存在正当理由。

第二:灭掉格鲁吉亚容易受到国际孤立。我们再回看当时的战争,当俄军进入格鲁吉亚之后,国际社会并没有做出剧烈的反应,尤其是美欧等国家,也没有在联合国要求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或者军事援助格鲁吉亚,只是充当调停者的角色要求俄格两军立即停火。

美欧之所以表现平淡,关键就在于俄格战争的爆发,是格鲁吉亚不宣而战攻击俄军在先,俄罗斯反击在后,让美欧没有干预制裁的借口。一旦俄罗斯攻击过度,把格鲁吉亚占领了,或者推翻了格鲁吉亚的政权,那么俄军的行为就不仅仅是报复了,而是变相的侵略。

这个时候站在格鲁吉亚背后的美国和欧盟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在联合国做出反制俄罗斯的措施,而俄罗斯也会理亏,某种程度上说会陷入孤立状态,得不到国际道义支持。

第三:俄罗斯还没做好灭掉格鲁吉亚的准备。我们知道俄军出兵格鲁吉亚的行动非常快,凌晨格军开打,下午俄军就出现在了格鲁吉亚的境内,俄军可谓是集结迅速、出兵迅速、开打迅速。

而迅速的背后,往往代表了准备不足、武器不足、后勤不足、指挥体系不稳的缺陷,甚至在作战中已经有所体现。比如,俄罗斯空军出动了苏-25战斗机、图-22战略轰炸机等众多机型,但仍被格军的防空火力给压制了,还被格军击落了七八架战机。如果俄军做好了占领格鲁吉亚的准备,一定会提前雷达锁定格鲁吉亚的防空系统、指挥系统、信息化系统,但事实并非如此。

另外,此番俄军出战使用的直升机所发挥的战斗作用有限,一方面是直升机需要跨越高加索山耽误了战斗,另一方面直升机属于空军编制,跟陆军坦克部队协同作战的能力较差,以至于俄军的地面主力无法像美欧国家的陆军那样依靠直升机的支援和保护,损失了几十辆坦克。

可以说,俄格战争虽然俄罗斯胜利了,但是也给俄军的军事改革起到了激励作用,让他看到了俄军的作战体系在实战中的短板。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俄罗斯在发动俄格战争时之所以没有灭掉格鲁吉亚,既有俄军自身实战的不足,也有国际社会的压力。最好的结果就是教训一下格军就可以了,还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2022年的开年第一大新闻,莫过于俄罗斯跟乌克兰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军事冲突。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自苏联解体后,北约一步步的东扩,致使俄罗斯周围出现了多如牛毛的敌对国家,似乎早就注定了在地缘政治上,它将陷入一种左支右绌的窘迫中。

而今天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发生的一切,似乎在多年前就有过一次高度雷同的预演,那就是爆发于2008年的俄格战争。同样是发生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期间,同样跟北约和美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俄罗斯对格鲁吉亚这个挑衅者手下留情,那么为什么对外一直保持强硬态度的俄罗斯,最终却没有真的下狠手,处理掉格鲁吉亚呢?

首先,格鲁吉亚跟俄罗斯的关系,有着非常浓厚的历史因素掺杂其中,而这是俄罗斯最终对格鲁吉亚网开一面的最重要原因。格鲁吉亚在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建立过独立的民族国家,在19世纪以前,跟曾经强盛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有着附庸的关系,但是随着沙皇俄国的崛起,格鲁吉亚的国家领土开始逐渐被沙俄控制并且侵占,最终在19世纪初,格鲁吉亚成为了成为了沙俄的一部分。

而沙俄的民族政策和统治理念上有着非常强烈的“大俄罗斯主义”情节,因此在沙俄统治格鲁吉亚的过程中,对于格鲁吉亚本土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相对较多,因此,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之间的民族摩擦是非常严重的。

尽管如此,在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的浪潮席卷整个东欧,格鲁吉亚还是受其影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且希望加入苏联,但这时候苏联在对格鲁吉亚的处置上又犯了一个重大错误,那就是将格鲁吉亚与跟它共同位于高加索山脉以西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共同划入了“外高加索联邦”之中,并且将它们三个合为一体纳入苏联的版图。

这个举动其实等于打消了格鲁吉亚对于苏联残存的一丝期待,因为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跟格鲁吉亚之间,常年因为领土问题相互争斗搞得不可开交,将他们三个相互之间充满敌意的国家划为一体,岂不是让三个国家彼此之间更不得安宁吗?而这也为后来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迅速在国家立场上亲近西方埋下了伏笔,他们将所有的民族愤怒都转移到了俄罗斯身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俄罗斯之所以不彻底占领格鲁吉亚,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以俄罗斯的国力根本做不到将跟自己早就有深仇大恨的格鲁吉亚民族,转化为俄罗斯本国的公民。他们对于俄罗斯根本没有任何归属感,如果强行占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无功而返,并且继续消耗俄罗斯本来就不怎么富裕的财政储备,灭掉格鲁吉亚是个得不偿失的事情。

其次,俄格战争的起因是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地区想要谋求独立,跟位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地区达成合并。而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是有着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政治角力,在俄格战争前,一旦南奥塞梯独立,对于俄罗斯来说,就等于营造出了一个绝佳的战略缓冲地,对于俄罗斯的国土安全来说是个非常有利的情况。

但对北约来说,格鲁吉亚已经纳入了自己的势力网络,被北约打造成了遏制俄罗斯扩张的地缘前哨,这时候如果放任南奥塞梯独立,毫无疑问是让格鲁吉亚对北约产生巨大的信任危机,甚至可能出现格鲁吉亚离心离德,转而重新在俄罗斯和北约之间左右摇摆,待价而沽的局面。因此对北约来说,他们需要付出的成本远比俄罗斯来的更高,南奥塞梯问题的主动权,其实还是掌握在俄罗斯手中的。

在2008年的俄格战争中,俄罗斯的军事活动相当的克制和谨慎,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反击了首先对南奥塞梯地区发动进攻的格鲁吉亚。这一系列的举措,无一不说明了俄罗斯对于自己的政治诉求和战略目的,有着非常到位的了解,只要南奥塞梯独立,我的目的就已经达成,根本不需要多余的野心。

一旦对格鲁吉亚本土有过大野心,必然会彻底激怒北约和美国,迎来对方的新一轮制裁,要知道俄罗斯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以能源的售卖为主,如果国际市场对于俄国的能源采取限制,俄罗斯会承担比军事活动更严重的损失。

21世纪的大国博弈,早就已经不是简单在战场上了,而是在外交、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一个合理而且到位的战略目标得以达成,就应该适时地收手,以免后续出现不可预测的危险。显然在格鲁吉亚问题上,俄罗斯的适可而止所带来的就是一场漂亮的胜利,最终让南奥塞梯独立,给俄罗斯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战略缓冲。

因此,俄罗斯不消灭格鲁吉亚,恰恰是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一方面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经济不能维持它继续占领新的国土,并且花费巨大的力气去维持新国土的稳定和新国民的融入,当年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已经向俄罗斯留下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另一方面既然达成了战略目的,就应该将矛盾消弭,以防止问题扩大而爆发不可预知的黑天鹅事件。

这两点都能说明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的俄罗斯,是非常清醒的。